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作者】 农 艳
【机构】 广西那坡县第二小学
【正文】 一、前言
在现代教育过程当中,部分教师还保留着传统的死教学、模式型教学,这显然是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师不可以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不能总是为了短期的成绩而努力,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能力。所以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们发现无论是在什么样班级里,都会有一些跟不上进度的学困生,作为教师我们要采取“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提起对这部分学生的重视。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举出了相应的几个对策,希望能对教师有所帮助和启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取得学业上的进步。
二、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具体原因分析
(一)缺乏阅读的兴趣
通过与学困生谈话发现,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首要原因就是学生自身对阅读不感兴趣。大部分阅读能力低下的学困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无论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内阅读,都报以一种“应付差事”、“能不读就不读”的消极心态进行。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阅读没有兴趣,则是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最大敌人。正因为这种心态,导致学生长期缺乏阅读量,久而久之阅读能力越来越差。
学困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在安排阅读内容的时候安排的不合理。一方面是内容安排的不够吸引人,没有让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乐趣,没有从教学中收获进步,只是一味盲目地把知识和文章放在了学生面前,没有站在学生视角考虑“什么样的文章是吸引人的”、“我想从阅读当中收获些什么”;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过程当中安排的方式不合适及阅读频率不够。这里需要额外提到与阅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就是写作。尤其是在阅读教学当中缺少了对作文学习的引导和借鉴,而在作文教学当中又没有穿插和渗透相应的阅读教学。这一现象非常普遍,依旧是上个世纪留下来的教学传统,没有将不同的学习内容良好地结合在一起。写作和阅读实际上是触类旁通的关系。日常教学中的各个板块相互脱节,这是违背语文教学的,这会导致学生本就没有兴趣的情况下,找不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使学习难度上升。因此,阅读就成了学困生的负担,学生自然而然就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
(二)阅读量不够
在日常学习中,由于学生和老师们更加重视其他更可观的提分方法,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并且,无论是作业的布置还是学校的学习都没有给予阅读足够多的时间。而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量有着极大的相关性。正所谓“量变引起质变”,在极度缺乏阅读量的情况下,是很难拥有比较不错的阅读能力。
(三)阅读方法的不正确
对于学习,找对方法比一味用劲更重要。在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下,很难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想效果。在教学中,经常有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学习兴致并不低,学习也非常认真刻苦,可就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尤其是阅读方面不尽人意。在和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之后,发现是其阅读方法不当。学习结果并不等于时间,而是等于时间乘以效率。所以哪怕很多学生平时并不是一个刻苦的学生,可他们的成绩却往往还令人满意,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阅读也是如此。
三、解决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对策
首先作为教师,需要明确的是每一位学生,当前出现了学习问题,难以跟上学习进度,并不是因为学生本身的智力不足,而是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时刻牢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是教师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一)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
针对部分由于对阅读没有兴趣导致阅读能力低下的学生,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增加更多的阅读形式和文章类型,例如朗诵会,戏剧表演等形式让同学们主动去阅读一些除记叙文和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一定要让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处在一种低门槛、愉快的情境下找到阅读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在此过程中主要目的不仅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更是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困生发自内心的想要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喜欢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阅读兴趣低的问题。当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升了,才能够一步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讲寓言,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与生活的相关性,这样也能让学生更加有代入感,让学生产生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之间的链接,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与此同时也可以开展分享会,让同学们之间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喜欢的文学作品,往往学生和学生之间更有共同话题,学生自己选择的内容更容易让身边的同龄人产生兴趣。相信通过以上的解决方式,能够让学生一定程度上提升阅读兴趣,增加一定的阅读量。
(二)为学生们制定阅读书单
虽然市面上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阅读书单已经不计其数,但还是建议教师针对自己学生给出更具有个性化的书单。通过日常生活中学生的了解,针对性推荐一两本书目,在同学感兴趣的情况下再继续推荐。不要盲目给书单,否则推荐不当很容易适得其反。要选择适合学生能力、符合学生偏好、并且还有一定提升的书籍。这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取得进步。
(三)传授阅读方法
正如上文分析,学困生并不是智力上有问题,除了兴趣和自身努力程度以外,学习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我们仅仅一味的提高学困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因为哪怕学生产生了积极的阅读兴趣并保持了一定的阅读量,最终的提升可能也不尽人意。教师要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明确阅读的步骤,阅读的重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阅读”、“如何阅读”、“阅读什么”这三个问题,让阅读事半功倍。学生想要取得显著进步前提一定是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例如常见的阅读方法有:默读法、略读法、精读法、素读法。同时要求学生要做读书笔记,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能够及时思考,学以致用才是王道。
四、结束语
如本文所分析,在当今社会的教与学当中,学困生的阅读能力问题已经成为了每个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所以,本文在最后,呼吁所有的教师提起对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视。不仅要把握好考试内容、知识点的讲解,还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进步,努力让学困生不落队,顺应社会发展,让学生成为更有素养、有水平、有竞争力的人才。
在现代教育过程当中,部分教师还保留着传统的死教学、模式型教学,这显然是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师不可以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不能总是为了短期的成绩而努力,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能力。所以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们发现无论是在什么样班级里,都会有一些跟不上进度的学困生,作为教师我们要采取“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提起对这部分学生的重视。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举出了相应的几个对策,希望能对教师有所帮助和启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取得学业上的进步。
二、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具体原因分析
(一)缺乏阅读的兴趣
通过与学困生谈话发现,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首要原因就是学生自身对阅读不感兴趣。大部分阅读能力低下的学困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无论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内阅读,都报以一种“应付差事”、“能不读就不读”的消极心态进行。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阅读没有兴趣,则是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最大敌人。正因为这种心态,导致学生长期缺乏阅读量,久而久之阅读能力越来越差。
学困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在安排阅读内容的时候安排的不合理。一方面是内容安排的不够吸引人,没有让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乐趣,没有从教学中收获进步,只是一味盲目地把知识和文章放在了学生面前,没有站在学生视角考虑“什么样的文章是吸引人的”、“我想从阅读当中收获些什么”;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过程当中安排的方式不合适及阅读频率不够。这里需要额外提到与阅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就是写作。尤其是在阅读教学当中缺少了对作文学习的引导和借鉴,而在作文教学当中又没有穿插和渗透相应的阅读教学。这一现象非常普遍,依旧是上个世纪留下来的教学传统,没有将不同的学习内容良好地结合在一起。写作和阅读实际上是触类旁通的关系。日常教学中的各个板块相互脱节,这是违背语文教学的,这会导致学生本就没有兴趣的情况下,找不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使学习难度上升。因此,阅读就成了学困生的负担,学生自然而然就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
(二)阅读量不够
在日常学习中,由于学生和老师们更加重视其他更可观的提分方法,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并且,无论是作业的布置还是学校的学习都没有给予阅读足够多的时间。而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量有着极大的相关性。正所谓“量变引起质变”,在极度缺乏阅读量的情况下,是很难拥有比较不错的阅读能力。
(三)阅读方法的不正确
对于学习,找对方法比一味用劲更重要。在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下,很难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想效果。在教学中,经常有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学习兴致并不低,学习也非常认真刻苦,可就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尤其是阅读方面不尽人意。在和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之后,发现是其阅读方法不当。学习结果并不等于时间,而是等于时间乘以效率。所以哪怕很多学生平时并不是一个刻苦的学生,可他们的成绩却往往还令人满意,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阅读也是如此。
三、解决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对策
首先作为教师,需要明确的是每一位学生,当前出现了学习问题,难以跟上学习进度,并不是因为学生本身的智力不足,而是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时刻牢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是教师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一)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
针对部分由于对阅读没有兴趣导致阅读能力低下的学生,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增加更多的阅读形式和文章类型,例如朗诵会,戏剧表演等形式让同学们主动去阅读一些除记叙文和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一定要让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处在一种低门槛、愉快的情境下找到阅读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在此过程中主要目的不仅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更是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困生发自内心的想要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喜欢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阅读兴趣低的问题。当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升了,才能够一步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讲寓言,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与生活的相关性,这样也能让学生更加有代入感,让学生产生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之间的链接,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与此同时也可以开展分享会,让同学们之间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喜欢的文学作品,往往学生和学生之间更有共同话题,学生自己选择的内容更容易让身边的同龄人产生兴趣。相信通过以上的解决方式,能够让学生一定程度上提升阅读兴趣,增加一定的阅读量。
(二)为学生们制定阅读书单
虽然市面上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阅读书单已经不计其数,但还是建议教师针对自己学生给出更具有个性化的书单。通过日常生活中学生的了解,针对性推荐一两本书目,在同学感兴趣的情况下再继续推荐。不要盲目给书单,否则推荐不当很容易适得其反。要选择适合学生能力、符合学生偏好、并且还有一定提升的书籍。这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取得进步。
(三)传授阅读方法
正如上文分析,学困生并不是智力上有问题,除了兴趣和自身努力程度以外,学习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我们仅仅一味的提高学困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因为哪怕学生产生了积极的阅读兴趣并保持了一定的阅读量,最终的提升可能也不尽人意。教师要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明确阅读的步骤,阅读的重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阅读”、“如何阅读”、“阅读什么”这三个问题,让阅读事半功倍。学生想要取得显著进步前提一定是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例如常见的阅读方法有:默读法、略读法、精读法、素读法。同时要求学生要做读书笔记,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能够及时思考,学以致用才是王道。
四、结束语
如本文所分析,在当今社会的教与学当中,学困生的阅读能力问题已经成为了每个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所以,本文在最后,呼吁所有的教师提起对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视。不仅要把握好考试内容、知识点的讲解,还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进步,努力让学困生不落队,顺应社会发展,让学生成为更有素养、有水平、有竞争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