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作者】 黎 俊

【机构】 四川省米易县第一小学校



【正文】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体现创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创新教育必须以教师的思想转变为前提,以趣为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一些生动、活泼且开放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关键词】 创新理念;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角色转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发明之地,天天是发明之时,人人是发明之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创新不只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个人只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行为都能胜利。由此可见,每个同学都有一定的创新潜力,并且这种潜力在教师的引发和培养下是完全可以挖掘和发展的。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同学创新能力呢?是本文着重研讨的问题。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融洽、和谐,老师极有亲和力,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这样学生学习就不会感到紧张,思维能力也会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例如,我在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时,我播放《天路》,接着我这样导入:同学们,《天路》这首歌,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动听的歌声,一起沿着青藏铁路,走进美丽的“拉萨”。青藏铁路,1958年开工,直到2006年7月才正式通车运行,这期间经过48年的时间,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让我们跟着筑路工人一起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导入语中两个问题激起学生想知道为什么?兴趣油然而生,一种强大的情感力量,加深了他们对文章情感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一种想为祖国铁路创新设计更美的愿望在孩子们心底埋下了种子。再如讲述《两只小狮子》一课时,一年级的学生对林中之王狮子产生怀疑,纷纷举手发言。其中,有个学生问老师:“老虎是兽中之王,老虎怕不怕狮子?”一会儿,他又问:“鳄鱼怕不怕狮子?小鸟怕不怕狮子?”老师面带微笑顺口答道:“我想是怕的。”学生分辩说:“我想不怕。狮子只能在地上生活,鳄鱼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地上生活,狮子要是到岸边喝水时肯定打不过鳄鱼。”又过了一会儿,他再次举手发言:“我想到了,小鸟怕狮子,小鸟落到地上吃东西时,很可能被狮子逮住吃掉。”这堂课,在老师创设的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激情得到了激发。
  二、发挥想象挖掘教材中能发挥想象力的因素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新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头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知识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谈不上创新力。展开想象,有利干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思维,把学生引入广阔的天地、瑰丽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发挥想象力的因素,进行扎实的训练,在想象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如《凡卡》一课中,凡卡把信寄出去后,结果怎样?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写《凡卡》后续。这样学生很乐意去写,而且认真地写。
  三、抓住本质,把握实际,善于发现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抓住学习的重点和目标,要把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结合实际,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潜力,使学生慢慢形成自我探究的学习习惯。例如课文《推敲》,贾岛对诗句的推敲可是很有名的,但是,在对教材进行钻研之后,发现此文章存在些许的矛盾,文章最初写道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这一句中,已经明确写出了作者用的是敲字,但是,之后文章中又说,贾岛不知道是用敲字好还是推字好,该故事中出现了两个必要性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写真和做人,做人讲究的是礼貌,用敲字就能够很好地体现,如果用推字,就没那么得体了,第二就是逻辑与选择,敲和推是两个表现完全不同的动词,课文中又提到敲门声,没有推门声,没有推门声的描述,就没有前面的纠结和选择。所以认为此处有矛盾。
  四、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真正的知识。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因此,教师应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一是明确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如学完《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以“怎样和别人分享快乐”为主题,向学生公布读书目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二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辩论中得到锻炼。三是积极为学校网站投稿,尽量发表自己的佳作。让学生自己体会成就感,这种自由的形式正为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缤纷的舞台。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已成为了当今的主旋律,小学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创新意识,注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充沛调动和挖掘同学的创新精神,努力使他们不但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的交际功底,还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真正把同学作为社会的人来教育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