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用诊改思维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效率探究
【作者】 田 景
【机构】 湖北十堰高级职业学校
【正文】 【摘 要】 教学诊改激发了职业院校内生动力,提供了一种提高质量的思维和方法。本文从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入手,用教学诊改视角指出了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课堂目标制订和落实不全、问题提出与解决不精准、信息手段利用和反馈响应不到位及课堂效率体现的深度广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基于教学诊改思维,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主要是:研习课程标准,目标导航;围绕重难点,发现和解决问题;恰当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课堂及时诊断反馈;通过教学比赛、开发导学案和课堂多元考核等方式,提升课堂效率。这种实践探索必将对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教学诊改;中职;计算机;课堂效率;探究
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简称教学诊改或诊改。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教育部自2015年起在全国职业院校中普遍推行教学诊改,先试点、再推广、后复核。在发挥学校教育质量主体自我保证作用、完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学诊改基本思维可概括为:目标导航,问题导向,诊断反馈,螺旋提升。它提供了一种提高质量的思维和方法。本文就教学诊改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效率进行探究。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诊改的角度看,现阶段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存在以下问题。
1. 课堂目标制订和落实不全
在目标制定上,教师多注重知识和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制定较肤?或缺乏,过程方法目标体现不充分,在教学过程中,目标落实存在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方法。另外,部分教师对新的专业目录及课程标准把握不深,相关联知识挖掘不深。
2. 问题提出及解决不精准
课堂问题呈现多而泛,直击目标的真问题不精准,在解决这些问题上,课堂分配时间和精力不充分。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较为随意,缺乏事先准备和提炼,不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 信息手段利用和响应不到位
教学中教师呈现了多而杂的信息手段,缺乏分析和搭配,不能及时准确进行课堂诊断反馈,收集有用信息。表现为机房、微课、多媒体、网络和题库等拼凑齐上,师生淹没在这些信息大海中,不能精准利用这些信息来诊断和及时响应。
4. 课堂效率体现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课堂上学生学到了知识技能,但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学习专业体验到的快乐和兴趣、信心没有进一步增强,情感价值、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没有有效提升。表现为重知识总结和检查,轻方法过程提炼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重突出学生,轻后进学生,不利于学生全面整体提升。
二、用教学诊改思维,提升课堂效率
利用教学诊改思维,针对上述问题,利用以下方法来有效提升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效率。
1. 研习课程标准,落实目标导航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对原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升级。体现了对接新技术、新职业、新业态、数据化应用等“十个”对接,新的计算机专业目录涵盖了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移动应用等多个技术领域。专业目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堂目标构成了系统完整目标标准链。专业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这一目标标准链,深研并修订课程标准,再制订具体课堂目标。另外,2022年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提出更多新要求,要更好的立德树人、加强课程思政、增加劳动观念等等。只有把握好宏观方向、研透新技术新要求,才能在制订课堂目标上实施目标导航,落细落实,培养出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符合新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以《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为例,湖北省技能考试大纲这样规定: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能对数据库进行基本操作和维护,达到运用Access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建表时,对表的属性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可这样设定:(1)熟练掌握Access2010中表的字段、属性设置知识及基本方法;(2)懂得制定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3)细心耐心地设置字段及属性,培养严谨认真的习惯。目标第一点来自课程标准的直接要求;目标第二点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现代社会的规则意识,渗入课堂思政;目标第三点是结合表设置提出的,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为课堂三维目标制定全面,结合实际,课堂就有明确的灯塔。教学中,除学习表的字段和属性设置外,可以结合学习遵守交通规则、大国工匠事例来讲,这样课堂更生动,容易实现多维目标。下图1是该课堂导学案实例。
图1 有三维目标后学生使用的导学案
2. 围绕重难点,发现和解决问题
问题是牵引,是导向,学生能力的提升是靠课堂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而实现的。精准而适量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泛而杂乱的问题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偏离课堂目标,使学生产生穷于应付的疲劳挫败感。因此,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在课前围绕目标、重难点,精心预设问题及数量,课中新出现问题要能灵活应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职教课堂,教师应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的学习,构建合适的情境,应用启发式教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能力。
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ppt模块为例,在学习用“动画循环播放和触发器设置”制作演示文稿内容时,确定教学重点:(1)添加动画窗格和动画循环播放的设置方法;(2)设置触发器的方法。教学难点:设置触发器的方法。围绕重难点,如何设置问题呢?中职学生感兴趣的是应用方面内容,强项是动手制作,教师因此可以创设一个“展销会产品介绍”场景,并提出问题1:铁艺公司小李在展销会用幻灯片完善展示产品,还要做到循环播放,让客户驻足观看,他该怎么办?这一情境将学生自然引入新知学习,并将岗位需求和技能学习对接。对于重点(1)学生可根据基础通过自主探究完成,老师再提出问题2:循环播放效果演示文稿的制作步骤怎样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从“动画窗格”下找到“计时”选项,再进行“重复”选项设置。重点(2)也是本次课的难点,老师继续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3:顾客对某产品感兴趣,如何实现随机点击控制动画播放?结合演示文稿效果,激起学生兴趣和探求欲望。“设置触发器的方法”这一重难点内容,可点拨和演示制作步骤及要领。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再提出问题4:看谁能精确控制图中产品播放,实现随机控制?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控制不准、点击不动等问题,对此教师应有备案,不要马上讲,让学生重温“触发器设置”步骤,启发同学们互相发现,通过纠错,最后掌握设置触发器的步骤。学生小组之间通过上台PK,进一步巩固重难点,此过程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课后布置作业—问题5:利用本节所学知识,如何制作“二十四节气”演示文稿?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技能其它场景应用,实现知识迁移,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从形式上创新。下图2为利用“触发器”控制“铁艺产品”各组PK场景。
图2学生制作产品演示文稿各组PK场景
3. 恰当运用信息化手段及时诊断反馈
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能丰富知识内容,增强“虚拟现实”感,扩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从而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信息化技术不断引进课堂并升级,促进了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但课堂是按照预定的目标通过师生活动去有序完成预定知识技能学习的场所,过滥过杂的信息手段运用会冲淡课堂主题、分散学生注意力、增加课堂负荷而减少学生知识技能学习时间与专注度,从而降低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要恰当运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收集课堂动态信息,及时诊断反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实现课堂目标。
以本人上《C程序设计》网课为例(当时疫情严重)。首先调研分析网络环境。通过线上问卷对班级62名学生进行调查和统计。比如:应用工具和软件网上听课学习情况等,部分答案统计如后(A.电脑占29.98%;B.手机占87.57%;C.QQ语音占25.51%;D.钉钉占32.95%;E.腾讯课堂占96.22%),通过分析认为,大部分学生住在乡镇(村),用手机较多、电脑次之,使用腾讯工具软件较多,易接受直播,网络流畅性一般。其次,选择网络教学环境。结合该课程图形视频少、逻辑强特点,主环境选腾讯课堂,辅助环境班级QQ学习群,这对学习端是适宜的。第三,实际网课。直播形式上课,及时互动,学生举手及调用课堂记录,安装使用C语言平台验证程序结果。课堂实例分析截图3。
图3教师利用腾讯课堂网上教学截图
第四、网课考勤与课堂管理。点名考勤,课中抽查学生答问(响应时间10秒),使用作业收集功能并通过QQ学习群及时反馈。结合使用盯盯在线平台开班会,家长配合并协助监管。第五、网课状况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查统计与课程考试。如网上每节课的学习时间(A.小于20分钟;B. 20~30分钟;C.30~40分钟占8.77%;D.41分钟以上占91.23%)、与老师互动、完成网课作业、教师网课讲的情况等。课程期末考试,难度中上(5个程序填空题、2个程序设计题),老师流水阅卷,所教班级情况:填空平均得分86.45%,程序设计得分78.67%,达到了预想的学习效果。
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混合教学为现阶段课堂教学基本形式。计算机专业课可使用云机房并结合网络教室软件,可进行课堂实时点名、直播监控、小组互动、实时动态抽查和作业提交功能。课件以课程PPT为主,重难点可制成微课,学生使用教师集体开发的导学案,经分析和统计,这几种信息手段的合理组合,可有效提高课堂效果。测试可使用在线考试平台,教师提前录入相应的知识技能考点试题,学生通过考试,教师可得到平台数据及分析,从而对课堂进行动态调整,精准施策。
4. 全方位提升课堂效率
通过目标导航、问题导向、诊断反馈,计算机专业课堂效率有了基本保障。课堂效率的提升与“三教”(教师、教材、教法)因素密不可分,这是前面行文的基点,“三教”改革是职教焦点问题和永恒话题,其结合点就在课堂。限于篇幅,本文仅总结个人课堂实践中提升效率的具体作法。
对接职教教师能力大赛,专业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通过以赛促教让专业教师深度长期参与,进行课堂实录、集体反复打磨,从而建立常态化课堂教学诊改机制,开展课堂教学过程的多维度分析评价,能极大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课堂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良好的材料组织利于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利用这一点,开发使用导学案。导学案是专业教师集体备课、多个教材知识编排优化和学生实际基础上的结晶,有分层任务、巩固知识、新知识和拓展。课堂上学生以导学案学习为主,采用小组合作,教师主导。学生根据自已基础完成分层任务,每个学生课堂都有收获,效率因而大大提升。教师可广泛采用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合一。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课堂强化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有意识培养组长,组长帮扶组员,达到“兵教兵、兵强兵”的效果,专业课堂采用课堂考核记录本(见下图4)来加强过程记录,小项可分配相应分值,组长负责,考核项目包括知识技能、出勤、仪表、合作、表达、劳动等,通过考核,实现了课堂效率全方位的提升。
图4 课堂多元考核评价表
参考文献:
[1]任占营.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思考[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3期.
[2]景云霞 谭继安.诊改视角下“四元、三维”的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 [J]. 高教学刊,2022年9期.
[3]王大鹏. 提高计算机课堂效率的探索 [J]. 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21期.
[4]田景. 疫情背景下中职《C程序设计》网络教学探讨与实践 [J]. 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期
[5]黄志成 莫丹.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诊改研究 [J]. 江苏科技信息,2021年38期.
[6]江国学 谷镇 杨杨. 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预科计算机课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J]. 中小学电教,2021年11期.
【关键词】 教学诊改;中职;计算机;课堂效率;探究
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简称教学诊改或诊改。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教育部自2015年起在全国职业院校中普遍推行教学诊改,先试点、再推广、后复核。在发挥学校教育质量主体自我保证作用、完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学诊改基本思维可概括为:目标导航,问题导向,诊断反馈,螺旋提升。它提供了一种提高质量的思维和方法。本文就教学诊改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效率进行探究。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诊改的角度看,现阶段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存在以下问题。
1. 课堂目标制订和落实不全
在目标制定上,教师多注重知识和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制定较肤?或缺乏,过程方法目标体现不充分,在教学过程中,目标落实存在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方法。另外,部分教师对新的专业目录及课程标准把握不深,相关联知识挖掘不深。
2. 问题提出及解决不精准
课堂问题呈现多而泛,直击目标的真问题不精准,在解决这些问题上,课堂分配时间和精力不充分。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较为随意,缺乏事先准备和提炼,不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 信息手段利用和响应不到位
教学中教师呈现了多而杂的信息手段,缺乏分析和搭配,不能及时准确进行课堂诊断反馈,收集有用信息。表现为机房、微课、多媒体、网络和题库等拼凑齐上,师生淹没在这些信息大海中,不能精准利用这些信息来诊断和及时响应。
4. 课堂效率体现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课堂上学生学到了知识技能,但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学习专业体验到的快乐和兴趣、信心没有进一步增强,情感价值、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没有有效提升。表现为重知识总结和检查,轻方法过程提炼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重突出学生,轻后进学生,不利于学生全面整体提升。
二、用教学诊改思维,提升课堂效率
利用教学诊改思维,针对上述问题,利用以下方法来有效提升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效率。
1. 研习课程标准,落实目标导航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对原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升级。体现了对接新技术、新职业、新业态、数据化应用等“十个”对接,新的计算机专业目录涵盖了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移动应用等多个技术领域。专业目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堂目标构成了系统完整目标标准链。专业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这一目标标准链,深研并修订课程标准,再制订具体课堂目标。另外,2022年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提出更多新要求,要更好的立德树人、加强课程思政、增加劳动观念等等。只有把握好宏观方向、研透新技术新要求,才能在制订课堂目标上实施目标导航,落细落实,培养出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符合新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以《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为例,湖北省技能考试大纲这样规定: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能对数据库进行基本操作和维护,达到运用Access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建表时,对表的属性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可这样设定:(1)熟练掌握Access2010中表的字段、属性设置知识及基本方法;(2)懂得制定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3)细心耐心地设置字段及属性,培养严谨认真的习惯。目标第一点来自课程标准的直接要求;目标第二点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现代社会的规则意识,渗入课堂思政;目标第三点是结合表设置提出的,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为课堂三维目标制定全面,结合实际,课堂就有明确的灯塔。教学中,除学习表的字段和属性设置外,可以结合学习遵守交通规则、大国工匠事例来讲,这样课堂更生动,容易实现多维目标。下图1是该课堂导学案实例。
图1 有三维目标后学生使用的导学案
2. 围绕重难点,发现和解决问题
问题是牵引,是导向,学生能力的提升是靠课堂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而实现的。精准而适量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泛而杂乱的问题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偏离课堂目标,使学生产生穷于应付的疲劳挫败感。因此,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在课前围绕目标、重难点,精心预设问题及数量,课中新出现问题要能灵活应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职教课堂,教师应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的学习,构建合适的情境,应用启发式教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能力。
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ppt模块为例,在学习用“动画循环播放和触发器设置”制作演示文稿内容时,确定教学重点:(1)添加动画窗格和动画循环播放的设置方法;(2)设置触发器的方法。教学难点:设置触发器的方法。围绕重难点,如何设置问题呢?中职学生感兴趣的是应用方面内容,强项是动手制作,教师因此可以创设一个“展销会产品介绍”场景,并提出问题1:铁艺公司小李在展销会用幻灯片完善展示产品,还要做到循环播放,让客户驻足观看,他该怎么办?这一情境将学生自然引入新知学习,并将岗位需求和技能学习对接。对于重点(1)学生可根据基础通过自主探究完成,老师再提出问题2:循环播放效果演示文稿的制作步骤怎样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从“动画窗格”下找到“计时”选项,再进行“重复”选项设置。重点(2)也是本次课的难点,老师继续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3:顾客对某产品感兴趣,如何实现随机点击控制动画播放?结合演示文稿效果,激起学生兴趣和探求欲望。“设置触发器的方法”这一重难点内容,可点拨和演示制作步骤及要领。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再提出问题4:看谁能精确控制图中产品播放,实现随机控制?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控制不准、点击不动等问题,对此教师应有备案,不要马上讲,让学生重温“触发器设置”步骤,启发同学们互相发现,通过纠错,最后掌握设置触发器的步骤。学生小组之间通过上台PK,进一步巩固重难点,此过程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课后布置作业—问题5:利用本节所学知识,如何制作“二十四节气”演示文稿?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技能其它场景应用,实现知识迁移,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从形式上创新。下图2为利用“触发器”控制“铁艺产品”各组PK场景。
图2学生制作产品演示文稿各组PK场景
3. 恰当运用信息化手段及时诊断反馈
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能丰富知识内容,增强“虚拟现实”感,扩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从而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信息化技术不断引进课堂并升级,促进了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但课堂是按照预定的目标通过师生活动去有序完成预定知识技能学习的场所,过滥过杂的信息手段运用会冲淡课堂主题、分散学生注意力、增加课堂负荷而减少学生知识技能学习时间与专注度,从而降低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要恰当运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收集课堂动态信息,及时诊断反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实现课堂目标。
以本人上《C程序设计》网课为例(当时疫情严重)。首先调研分析网络环境。通过线上问卷对班级62名学生进行调查和统计。比如:应用工具和软件网上听课学习情况等,部分答案统计如后(A.电脑占29.98%;B.手机占87.57%;C.QQ语音占25.51%;D.钉钉占32.95%;E.腾讯课堂占96.22%),通过分析认为,大部分学生住在乡镇(村),用手机较多、电脑次之,使用腾讯工具软件较多,易接受直播,网络流畅性一般。其次,选择网络教学环境。结合该课程图形视频少、逻辑强特点,主环境选腾讯课堂,辅助环境班级QQ学习群,这对学习端是适宜的。第三,实际网课。直播形式上课,及时互动,学生举手及调用课堂记录,安装使用C语言平台验证程序结果。课堂实例分析截图3。
图3教师利用腾讯课堂网上教学截图
第四、网课考勤与课堂管理。点名考勤,课中抽查学生答问(响应时间10秒),使用作业收集功能并通过QQ学习群及时反馈。结合使用盯盯在线平台开班会,家长配合并协助监管。第五、网课状况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查统计与课程考试。如网上每节课的学习时间(A.小于20分钟;B. 20~30分钟;C.30~40分钟占8.77%;D.41分钟以上占91.23%)、与老师互动、完成网课作业、教师网课讲的情况等。课程期末考试,难度中上(5个程序填空题、2个程序设计题),老师流水阅卷,所教班级情况:填空平均得分86.45%,程序设计得分78.67%,达到了预想的学习效果。
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混合教学为现阶段课堂教学基本形式。计算机专业课可使用云机房并结合网络教室软件,可进行课堂实时点名、直播监控、小组互动、实时动态抽查和作业提交功能。课件以课程PPT为主,重难点可制成微课,学生使用教师集体开发的导学案,经分析和统计,这几种信息手段的合理组合,可有效提高课堂效果。测试可使用在线考试平台,教师提前录入相应的知识技能考点试题,学生通过考试,教师可得到平台数据及分析,从而对课堂进行动态调整,精准施策。
4. 全方位提升课堂效率
通过目标导航、问题导向、诊断反馈,计算机专业课堂效率有了基本保障。课堂效率的提升与“三教”(教师、教材、教法)因素密不可分,这是前面行文的基点,“三教”改革是职教焦点问题和永恒话题,其结合点就在课堂。限于篇幅,本文仅总结个人课堂实践中提升效率的具体作法。
对接职教教师能力大赛,专业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通过以赛促教让专业教师深度长期参与,进行课堂实录、集体反复打磨,从而建立常态化课堂教学诊改机制,开展课堂教学过程的多维度分析评价,能极大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课堂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良好的材料组织利于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利用这一点,开发使用导学案。导学案是专业教师集体备课、多个教材知识编排优化和学生实际基础上的结晶,有分层任务、巩固知识、新知识和拓展。课堂上学生以导学案学习为主,采用小组合作,教师主导。学生根据自已基础完成分层任务,每个学生课堂都有收获,效率因而大大提升。教师可广泛采用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合一。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课堂强化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有意识培养组长,组长帮扶组员,达到“兵教兵、兵强兵”的效果,专业课堂采用课堂考核记录本(见下图4)来加强过程记录,小项可分配相应分值,组长负责,考核项目包括知识技能、出勤、仪表、合作、表达、劳动等,通过考核,实现了课堂效率全方位的提升。
图4 课堂多元考核评价表
参考文献:
[1]任占营.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思考[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3期.
[2]景云霞 谭继安.诊改视角下“四元、三维”的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 [J]. 高教学刊,2022年9期.
[3]王大鹏. 提高计算机课堂效率的探索 [J]. 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21期.
[4]田景. 疫情背景下中职《C程序设计》网络教学探讨与实践 [J]. 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期
[5]黄志成 莫丹.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诊改研究 [J]. 江苏科技信息,2021年38期.
[6]江国学 谷镇 杨杨. 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预科计算机课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J]. 中小学电教,202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