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陆巧丽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兴街镇南坵小学
【正文】 【摘 要】 体育锻炼身体,音乐陶冶情操。享受音乐,美化人生。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艺术教育。精湛的音乐艺术教育必须特别重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核心素养下的音乐素养在听觉上,能够让我们用声音来表现,用听觉来感受;在情感上,能够真实地传达、表现和感受审美情趣;使学生的内心情愫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小学音乐教育需要我们用美丽的音符,串连起学生的音乐世界,让音乐的灵感,点亮学生美丽的人生。
【关键词】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审美情趣;逸逸身心
音乐是心情的艺术。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能陶冶情操,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音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使我们充实、愉快、轻松,音乐能调节我们的心情,陶冶我们的情操,锤炼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的个性,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音乐是对思想、情感与精神生活自由表现的艺术。音乐之美,在于心灵之美,源自心灵的音乐,才是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
一、端正教学态度,务必与时俱进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见,主科老师与副科老师的大相径庭。认识上的误差,导致师生对音乐学科态度上的绝对错误。首先,音乐教师认为,音乐学科的教学成绩无法衡量,职称晋级难,难于上青天,没有上主科语数外的容易,自己多么努力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想法多多,然而,又能怎么样呢!工作仍然还是必须恪尽职守,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竭尽全力,教好书,育好人,做到问心无愧,砥砺前行,踔厉奋进,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就是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生活,音乐教师宰相肚里能撑船。因为,音乐使人得到鼓舞,得到力量,使人幸福。其次,家长不重视,副科教师的能力受质疑,音乐教师有口难辩,处在尴尬的教学生活中,我们只能自得其乐。
副科下的学生,得过且过,做天和尚撞天钟。在音乐课上,想唱就唱,不想唱就睡觉,管他个三七二十一,我行我素,乐此不疲,下课休息!
观念不改变,一切都枉然。因此,更新观念,崇尚科学,理解音乐科学,才能一反常态,走在课程改革的康庄大道上。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师生都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学的学科都是基础学科,没有主科、副科的区别,人生有哪一项学不好,都是自己害自己。转变观念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没有时间,也不允许有时间蹉跎岁月!岁月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个人发展的需要。音乐能够陶冶情操,音乐能够启迪智慧,音乐能够提高审美情趣,音乐能够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音乐能够有益我们幸福地生活,快乐地成长,乐观地工作。
人生讲付出,讲奉献,不讲索取。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有付出,才有收获。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为人师表,敬业奉献。愿将心血化春雨,精心浇灌万朵花。转变教学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音乐育人开始。
二、创设趣味情境,提升审美素养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小学音乐的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享受音乐学习的魅力。我们经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这里的态度其实就是兴趣,兴趣的有无,对于学生的审美情趣非常重要,学生只有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从接触音乐变为接近音乐,又由接近音乐变为喜欢音乐,再由喜欢音乐变为对音乐的形影不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科学发展过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而要耐心诱导,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源泉就是音乐兴趣,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提升。
“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创设小学音乐情境的方法多姿多彩,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各有千秋。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设备等来选择决定,一般情况下,可以创设音乐语言情境;可以创设多媒体情境;可以创设游戏情境;可以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可以创设表演示范情境等等,构建在于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随机应变,恰到好处。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音乐审美教学的艺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如我组织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拉萨谣》时,我情绪激昂,心潮澎湃,兴致勃勃,欣喜若狂道:在经济腾飞的今天,我们个个都想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特别是哪些令人欣慰,人人向往的少数民族地区,一方面体验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另一方面也想欣赏欣赏少数民族地区的美丽风光,放飞视野,领略名胜古迹的文化底蕴。现在,请大家欣赏歌曲《青藏高原》、《坐着火车去拉萨》、《回到拉萨》、《可可西里》歌唱视频,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叫什么歌,它与哪里有关。让学生对古老而神秘的拉萨,心驰神往,心旷神怡。如此这般,审美爱美之心油然而生,情感交融,其乐融融,自然而然地转入《拉萨谣》的教学,学生的审美情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先睹为快,情真意切。
小学音乐是“情”与“境”的交融,我们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旋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感受、去体验音乐美的所在,才能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审美技能。
三、立足核心素养,传承文化底蕴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审美感知素养,艺术表现素养,文化理解素养三个方面,要培养这些音乐素养,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左右逢源,多措并举,灵动智慧,拿出十八般武艺,该唱则唱,该舞则舞,该讲则讲,动静结合,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音乐有一种特别魅力,可以感化人心向善。音乐是宇宙唯一通用的语言。音乐歌词蕴含着催人奋进的力量。哪里有音乐,哪里就有欢乐。音乐有血一样的炽热,有无以言表的激情;师生温馨和谐地在一起,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心声。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音乐情感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实现以德育人,以智启人,以体强人,以美化人,以劳成人。
人生受到三大影响制约,即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是主要影响,所以,学校教育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教师在实施音乐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每一首歌都有其特定的教育内涵,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社会现实意义,让学生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懂得人生的价值,社会的高尚与低下,生活的真、善、美,世间的假、丑、恶。
音乐教育是人格教育。学习音乐,就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包含科学、艺术、人文三个方面。而它们之间又千丝万缕,藕断丝连。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予人理智,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需要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晓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说一千,道一万,音乐学科的人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让学生成为独立、创新、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接班人。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音乐能够修身养性,音乐无处不在,音乐无时不有。音乐像知己,时刻慰藉我们心灵的创伤;音乐像良药,经常抚慰我们疲惫的身心;音乐像日记。无时无刻记录着我们的喜怒哀乐;音乐就是人生自由的旋律,一路欢歌一路美景;一程风雨一程历练;一路坎坷一路泥泞;音乐就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静静地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时而缓,时而急,时而细细流淌!
以美育人,以美润心;以声动人,以美悦人;以美化情,以美导善,以美引真。音乐教育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教活小学音乐,我们可以开展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可以开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可以采用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可以实施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以探究、发现为主)、也可以实施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以动态律动为主的教学法)等,教学要千变万化,新颖独到,灵动智慧,才能成就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著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鼓舞我们为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而努力奋斗;《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唤醒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感激,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温暖。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和亲人,好好地生活每一天;《难忘今宵》的辞旧迎新,举家团圆,唱出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憧憬,愿一切都是那样的风和日丽,心想事成。
坏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音乐教师要以爱执教,以诚待人,不断激思启智,点燃学生理想,甘当学生成长的奠基石!注重:文以化人,日新其德。闲也乐观,忙也乐观;苦也乐观,甜也乐观;成也乐观,败也乐观。只要心情好,生活的一切都美好。
总之,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过程。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科的特点,围绕学科的核心素养深入发掘和提炼学科的育人价值,积极发挥学科带给我们的审美情趣、艺术熏陶、家给人足。
参考文献:
[1]李伶俐.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06);
[2]武瑞发.践行核心素养,提升音乐素养——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J].北方音乐,2021(7);
[3]张少赋.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核心素养——论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情感教育功能[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22(011);
[4]邵晓盼.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审美教学的改革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22(024)。
【关键词】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审美情趣;逸逸身心
音乐是心情的艺术。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能陶冶情操,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音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使我们充实、愉快、轻松,音乐能调节我们的心情,陶冶我们的情操,锤炼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的个性,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音乐是对思想、情感与精神生活自由表现的艺术。音乐之美,在于心灵之美,源自心灵的音乐,才是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
一、端正教学态度,务必与时俱进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见,主科老师与副科老师的大相径庭。认识上的误差,导致师生对音乐学科态度上的绝对错误。首先,音乐教师认为,音乐学科的教学成绩无法衡量,职称晋级难,难于上青天,没有上主科语数外的容易,自己多么努力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想法多多,然而,又能怎么样呢!工作仍然还是必须恪尽职守,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竭尽全力,教好书,育好人,做到问心无愧,砥砺前行,踔厉奋进,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就是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生活,音乐教师宰相肚里能撑船。因为,音乐使人得到鼓舞,得到力量,使人幸福。其次,家长不重视,副科教师的能力受质疑,音乐教师有口难辩,处在尴尬的教学生活中,我们只能自得其乐。
副科下的学生,得过且过,做天和尚撞天钟。在音乐课上,想唱就唱,不想唱就睡觉,管他个三七二十一,我行我素,乐此不疲,下课休息!
观念不改变,一切都枉然。因此,更新观念,崇尚科学,理解音乐科学,才能一反常态,走在课程改革的康庄大道上。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师生都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学的学科都是基础学科,没有主科、副科的区别,人生有哪一项学不好,都是自己害自己。转变观念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没有时间,也不允许有时间蹉跎岁月!岁月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个人发展的需要。音乐能够陶冶情操,音乐能够启迪智慧,音乐能够提高审美情趣,音乐能够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音乐能够有益我们幸福地生活,快乐地成长,乐观地工作。
人生讲付出,讲奉献,不讲索取。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有付出,才有收获。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为人师表,敬业奉献。愿将心血化春雨,精心浇灌万朵花。转变教学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音乐育人开始。
二、创设趣味情境,提升审美素养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小学音乐的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享受音乐学习的魅力。我们经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这里的态度其实就是兴趣,兴趣的有无,对于学生的审美情趣非常重要,学生只有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从接触音乐变为接近音乐,又由接近音乐变为喜欢音乐,再由喜欢音乐变为对音乐的形影不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科学发展过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而要耐心诱导,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源泉就是音乐兴趣,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提升。
“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创设小学音乐情境的方法多姿多彩,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各有千秋。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设备等来选择决定,一般情况下,可以创设音乐语言情境;可以创设多媒体情境;可以创设游戏情境;可以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可以创设表演示范情境等等,构建在于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随机应变,恰到好处。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音乐审美教学的艺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如我组织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拉萨谣》时,我情绪激昂,心潮澎湃,兴致勃勃,欣喜若狂道:在经济腾飞的今天,我们个个都想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特别是哪些令人欣慰,人人向往的少数民族地区,一方面体验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另一方面也想欣赏欣赏少数民族地区的美丽风光,放飞视野,领略名胜古迹的文化底蕴。现在,请大家欣赏歌曲《青藏高原》、《坐着火车去拉萨》、《回到拉萨》、《可可西里》歌唱视频,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叫什么歌,它与哪里有关。让学生对古老而神秘的拉萨,心驰神往,心旷神怡。如此这般,审美爱美之心油然而生,情感交融,其乐融融,自然而然地转入《拉萨谣》的教学,学生的审美情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先睹为快,情真意切。
小学音乐是“情”与“境”的交融,我们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旋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感受、去体验音乐美的所在,才能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审美技能。
三、立足核心素养,传承文化底蕴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审美感知素养,艺术表现素养,文化理解素养三个方面,要培养这些音乐素养,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左右逢源,多措并举,灵动智慧,拿出十八般武艺,该唱则唱,该舞则舞,该讲则讲,动静结合,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音乐有一种特别魅力,可以感化人心向善。音乐是宇宙唯一通用的语言。音乐歌词蕴含着催人奋进的力量。哪里有音乐,哪里就有欢乐。音乐有血一样的炽热,有无以言表的激情;师生温馨和谐地在一起,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心声。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音乐情感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实现以德育人,以智启人,以体强人,以美化人,以劳成人。
人生受到三大影响制约,即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是主要影响,所以,学校教育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教师在实施音乐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每一首歌都有其特定的教育内涵,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社会现实意义,让学生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懂得人生的价值,社会的高尚与低下,生活的真、善、美,世间的假、丑、恶。
音乐教育是人格教育。学习音乐,就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包含科学、艺术、人文三个方面。而它们之间又千丝万缕,藕断丝连。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予人理智,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需要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晓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说一千,道一万,音乐学科的人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让学生成为独立、创新、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接班人。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音乐能够修身养性,音乐无处不在,音乐无时不有。音乐像知己,时刻慰藉我们心灵的创伤;音乐像良药,经常抚慰我们疲惫的身心;音乐像日记。无时无刻记录着我们的喜怒哀乐;音乐就是人生自由的旋律,一路欢歌一路美景;一程风雨一程历练;一路坎坷一路泥泞;音乐就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静静地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时而缓,时而急,时而细细流淌!
以美育人,以美润心;以声动人,以美悦人;以美化情,以美导善,以美引真。音乐教育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教活小学音乐,我们可以开展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可以开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可以采用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可以实施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以探究、发现为主)、也可以实施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以动态律动为主的教学法)等,教学要千变万化,新颖独到,灵动智慧,才能成就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著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鼓舞我们为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而努力奋斗;《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唤醒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感激,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温暖。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和亲人,好好地生活每一天;《难忘今宵》的辞旧迎新,举家团圆,唱出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憧憬,愿一切都是那样的风和日丽,心想事成。
坏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音乐教师要以爱执教,以诚待人,不断激思启智,点燃学生理想,甘当学生成长的奠基石!注重:文以化人,日新其德。闲也乐观,忙也乐观;苦也乐观,甜也乐观;成也乐观,败也乐观。只要心情好,生活的一切都美好。
总之,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过程。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科的特点,围绕学科的核心素养深入发掘和提炼学科的育人价值,积极发挥学科带给我们的审美情趣、艺术熏陶、家给人足。
参考文献:
[1]李伶俐.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06);
[2]武瑞发.践行核心素养,提升音乐素养——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J].北方音乐,2021(7);
[3]张少赋.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核心素养——论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情感教育功能[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22(011);
[4]邵晓盼.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审美教学的改革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