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劳强华
【机构】 广西省钦州市灵山县第六小学
【正文】 【摘 要】 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创设情境;体验音乐美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把老师的讲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使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能直观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对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起了催化作用,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加强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收录音磁带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V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欣赏《牧歌》的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理解和体会歌曲内容,通过电脑首先播放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风景的音乐片断,碧绿的草原苍茫辽阔,一望无际,朵朵白云像崭新的棉絮般静静地浮动着,在蓝天映衬下,越发显得皎洁。羊群如同碧海中流动的云彩,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群像是撒落在绿色翡翠盘里的珍珠。天地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异常瑰丽的画卷。夕阳西下,远山披上了晚霞的彩衣裳,牛羊背上如同镀上了一层金,天边的云朵也变得火焰一般鲜红。使学生进一步地感受了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感受到了大草原的美。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以情传知,体验表现音乐美
在解决了重难点之后,进入到歌曲的演唱这一环节,演唱歌曲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曲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利用电教手段,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上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产生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的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可见,学生是在一种高涨的活动的情趣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例如,我在处理歌曲《保护小羊》时,播放Flash动画,我是这样激发学生情感的:“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天气非常晴朗,花儿张开了笑脸,小草随风舞蹈,几只小羊离开了妈妈的怀抱来到草地上,他们有的在吃草,有的在顶角,玩的可高兴了……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请来演唱第一句?”学生看着美丽的动画情不自禁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出了第一句。接着画面上突然出现了三只狼,小羊边跑边叫,小鸟急得拍翅膀,正在这时大象来了,举起了长鼻子,狗熊举起了大手掌;小刺猬、小猎狗都来了,最后三只狼叽里咕噜滚下了山坡。看到这,学生禁不住欢呼起来,演唱热情极为高涨,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使用了自制打击乐,如用铅笔有节奏地敲小盒模仿小羊的温驯,用手拍书、用铅笔敲桌子等模仿各种动物,边演唱边敲击,培养了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三、深入浅出,解决教学难点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所追求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的直观具体,更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如:学唱歌谱,只要点击鼠标,学生就能轻声跟着电脑录音哼唱,学起来既快又准。部分难点节奏,点击鼠标,难点界面放大,重点进行训练。“休止符”及“换气符号”都事先用醒目的色彩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些平时被视为棘手的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有的放矢地的再现,由远及近,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变得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四、身临其境,感受并表现歌曲
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充分宣泄情感,例如,在学习《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的最后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农庄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的同学扮演可爱的小鸡,有的同学扮演正在水中游泳的小鸭,有的同学边跳边叫扮演正在吃草的小牛;他们边演唱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入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一定高,当利用电教手段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给学生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同的舞蹈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并自由模仿,然后再利用学到的动作,自己根据歌曲进行动作的创编。将教学融于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花进行精彩的质疑提问,点拨引导,既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辅助教育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从无形到有形
音乐知识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好新歌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任何课堂如果脱离了科学的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都会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歌曲情绪表达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歌曲更完美。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虚拟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例如,我在讲解《布娃娃》这一课时,播放了天上的雪花飞舞,一个孤单的小女孩儿走在孤寂的街头,地上躺着一个布娃娃……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充分体会了小女孩儿此时的心情,激发了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爸爸妈妈的情感,接着便进行了“强、弱”及独唱、合唱等音乐知识的教学渗透。在录像背景下,请学生模仿“弱”和“强”,使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融入了情感,而且为音乐知识充实了丰富的情感,学生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
还有很多乐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从抽象到直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学习音乐知识中:上行音阶与下行音阶的区别时,我制作了一个动画课件,首先制作了八个台阶,并在每一个台阶上写上与其相对应的八个音阶(do re mi fa sol la si do),再制作一个小圆球,并对小球进行了动画设置,当鼠标点击小球时,小球会自动由低到高跳上去,同时奏出do re mi fa sol la si do这八个音来,再配上老师的讲解:“同学们,音是有高有低的,如果音的排列就向小球上楼梯一样,由低到高的排起来,就叫音的上行。”然后再次点击小球,小球就会从高音do一直跳回中音do。“这就是音的下行。”通过演示,学生从无形到有形直观了解了音的“上行”与“下行”有何区别,很快掌握了这一乐理知识的学习。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辅助学生更好完成教学中的编创能力
在音乐课实践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目标。为此,在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赏等常规教学中都要加强编创性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多媒体的介入,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空间,辅助学生更好完成编创活动。如:在教《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在进行学生创编律动之前,我播放了一组蒙古族儿童舞蹈的录像,学生观赏后,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舞蹈语汇,为接下来学生参与、完成创编律动,提供了素材和思路。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七、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容量,提高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黑板上或大歌单上抄出歌谱、歌词等,费时耗力。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把这些信息扫描进电脑进行适当的编辑、调整,在课堂上就可以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音、像、图、文呈现出来,既清晰又规范。这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加大了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上课时,我只需轻点鼠标,教学内容便逐个展示出来,教学节奏大大加快。虽然教学内容比平时多了将近一半,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松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多媒体的运用正如一支清新的活力剂,使音乐课堂焕发出更加蓬勃朝气,让教育在音乐殿堂里得到更完善的体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优化了课堂教学,势必成为音乐教师的得力助手,为音乐教学平添了几分光彩!
参考文献:
[1]戈缨-《儿童音乐》
[2]颜焱-《教育》
[3]王菲菲-《黄河之声》
【关键词】 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创设情境;体验音乐美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把老师的讲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使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能直观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对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起了催化作用,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加强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收录音磁带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V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欣赏《牧歌》的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理解和体会歌曲内容,通过电脑首先播放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风景的音乐片断,碧绿的草原苍茫辽阔,一望无际,朵朵白云像崭新的棉絮般静静地浮动着,在蓝天映衬下,越发显得皎洁。羊群如同碧海中流动的云彩,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群像是撒落在绿色翡翠盘里的珍珠。天地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异常瑰丽的画卷。夕阳西下,远山披上了晚霞的彩衣裳,牛羊背上如同镀上了一层金,天边的云朵也变得火焰一般鲜红。使学生进一步地感受了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感受到了大草原的美。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以情传知,体验表现音乐美
在解决了重难点之后,进入到歌曲的演唱这一环节,演唱歌曲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曲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利用电教手段,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上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产生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的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可见,学生是在一种高涨的活动的情趣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例如,我在处理歌曲《保护小羊》时,播放Flash动画,我是这样激发学生情感的:“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天气非常晴朗,花儿张开了笑脸,小草随风舞蹈,几只小羊离开了妈妈的怀抱来到草地上,他们有的在吃草,有的在顶角,玩的可高兴了……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请来演唱第一句?”学生看着美丽的动画情不自禁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出了第一句。接着画面上突然出现了三只狼,小羊边跑边叫,小鸟急得拍翅膀,正在这时大象来了,举起了长鼻子,狗熊举起了大手掌;小刺猬、小猎狗都来了,最后三只狼叽里咕噜滚下了山坡。看到这,学生禁不住欢呼起来,演唱热情极为高涨,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使用了自制打击乐,如用铅笔有节奏地敲小盒模仿小羊的温驯,用手拍书、用铅笔敲桌子等模仿各种动物,边演唱边敲击,培养了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三、深入浅出,解决教学难点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所追求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的直观具体,更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如:学唱歌谱,只要点击鼠标,学生就能轻声跟着电脑录音哼唱,学起来既快又准。部分难点节奏,点击鼠标,难点界面放大,重点进行训练。“休止符”及“换气符号”都事先用醒目的色彩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些平时被视为棘手的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有的放矢地的再现,由远及近,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变得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四、身临其境,感受并表现歌曲
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充分宣泄情感,例如,在学习《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的最后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农庄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的同学扮演可爱的小鸡,有的同学扮演正在水中游泳的小鸭,有的同学边跳边叫扮演正在吃草的小牛;他们边演唱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入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一定高,当利用电教手段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给学生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同的舞蹈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并自由模仿,然后再利用学到的动作,自己根据歌曲进行动作的创编。将教学融于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花进行精彩的质疑提问,点拨引导,既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辅助教育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从无形到有形
音乐知识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好新歌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任何课堂如果脱离了科学的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都会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歌曲情绪表达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歌曲更完美。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虚拟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例如,我在讲解《布娃娃》这一课时,播放了天上的雪花飞舞,一个孤单的小女孩儿走在孤寂的街头,地上躺着一个布娃娃……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充分体会了小女孩儿此时的心情,激发了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爸爸妈妈的情感,接着便进行了“强、弱”及独唱、合唱等音乐知识的教学渗透。在录像背景下,请学生模仿“弱”和“强”,使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融入了情感,而且为音乐知识充实了丰富的情感,学生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
还有很多乐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从抽象到直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学习音乐知识中:上行音阶与下行音阶的区别时,我制作了一个动画课件,首先制作了八个台阶,并在每一个台阶上写上与其相对应的八个音阶(do re mi fa sol la si do),再制作一个小圆球,并对小球进行了动画设置,当鼠标点击小球时,小球会自动由低到高跳上去,同时奏出do re mi fa sol la si do这八个音来,再配上老师的讲解:“同学们,音是有高有低的,如果音的排列就向小球上楼梯一样,由低到高的排起来,就叫音的上行。”然后再次点击小球,小球就会从高音do一直跳回中音do。“这就是音的下行。”通过演示,学生从无形到有形直观了解了音的“上行”与“下行”有何区别,很快掌握了这一乐理知识的学习。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辅助学生更好完成教学中的编创能力
在音乐课实践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目标。为此,在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赏等常规教学中都要加强编创性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多媒体的介入,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空间,辅助学生更好完成编创活动。如:在教《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在进行学生创编律动之前,我播放了一组蒙古族儿童舞蹈的录像,学生观赏后,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舞蹈语汇,为接下来学生参与、完成创编律动,提供了素材和思路。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七、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容量,提高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黑板上或大歌单上抄出歌谱、歌词等,费时耗力。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把这些信息扫描进电脑进行适当的编辑、调整,在课堂上就可以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音、像、图、文呈现出来,既清晰又规范。这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加大了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上课时,我只需轻点鼠标,教学内容便逐个展示出来,教学节奏大大加快。虽然教学内容比平时多了将近一半,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松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多媒体的运用正如一支清新的活力剂,使音乐课堂焕发出更加蓬勃朝气,让教育在音乐殿堂里得到更完善的体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优化了课堂教学,势必成为音乐教师的得力助手,为音乐教学平添了几分光彩!
参考文献:
[1]戈缨-《儿童音乐》
[2]颜焱-《教育》
[3]王菲菲-《黄河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