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分析

【作者】 蒋 英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特殊教育实验学校



【正文】  【摘 要】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以及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能力培养;实践分析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音乐自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和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音乐欣赏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懂得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此外,音乐欣赏还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最后,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坚持运用以“发掘想象力、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鼓励学生透过音乐在特定情感基础上大胆想象,获得审美享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结合多媒体运用直观感受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渔舟唱晚》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乐器实物古筝,通过教师演奏,让学生体会古筝的演奏方式,感受古筝的音色,让学生理解乐曲的段落情绪和情感,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同时,结合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让学生通过音画结合,准确理解作品描绘的场景,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
  (二)模仿表现
  作为音乐起源之一的模仿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模仿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例如,在欣赏《森林水车》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音乐用“咕噜咕噜”的声音模仿水车,感受水车转动的声音,从而感受乐曲快乐、活泼和热烈的气氛。此外,对于音乐欣赏课,很多乐器的演奏方式学生也特别感兴趣,可以让学生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
  (三)以故事为主线
  学生是乐于听故事的群体,每个学生都喜欢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在音乐欣赏课中如果结合音乐来讲故事,那就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下面是一个以故事为主线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案示例:
  1.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天鹅湖》的故事内容,让学生感受体会乐曲的情绪发展。
  (2)通过选择彩带表现乐曲的情绪发展,让学生接触了解三段式结构。
  (3)通过各种形式对同一乐曲的欣赏,让学生能记住乐曲的主要旋律。
  (4)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天鹅湖》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教师播放《天鹅湖》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氛围。
  (2)新课学习
  认识乐器,教师介绍《天鹅湖》中使用的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长笛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乐器在音乐中的特点;欣赏第一段音乐,教师播放第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主题和情绪;表演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学生将《天鹅湖》的故事情节与第一段音乐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表演故事情节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欣赏第二段音乐,教师播放第二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与第一段音乐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通过彩带等道具表现出音乐的情绪变化;欣赏第三段音乐,教师播放第三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回归到第一段音乐时的情感变化,并引导学生用彩带等道具表现出音乐的情绪变化。
  3.拓展延伸
  (1)欣赏全曲,教师播放全曲,让学生通过完整地欣赏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想象与创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天鹅湖》的故事和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创作自己的音乐故事或者舞蹈。
  4.总结全课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多欣赏音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四)分小组进行合作
  这种方法尤其适合高年级。通过分组合作能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下面是一个分小组进行合作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案示例:
  1.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氛围和情绪;教师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
  分组,教师根据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个小组都要有不同层次和特长的学生,以便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的学习和讨论。教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如欣赏音乐的不同段落、表演音乐作品的不同场景等。小组内的成员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交流分享,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分享。小组代表可以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分享小组内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优点和亮点,同时也要指出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3.拓展延伸
  (1)创作表现
  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音乐创作和表现。可以是一段旋律、一首歌曲或一支舞蹈等。
  (2)展示分享
  每个小组再次进行合作,将自己的创作进行展示和分享。小组内的成员可以相互评价和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创作。
  4.总结全课
  (1)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和延伸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多听多唱多表演,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通过分小组进行合作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通过引入故事、进行律动、观察讨论、比较对比、创作表演和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特点和情感,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