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数学文化在乐活课堂中的渗透策略探析

【作者】 令狐云丽

【机构】 重庆市渝北区锦华学校



【正文】  【摘 要】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对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本结合学校开展的乐活课堂构建,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做了探析。 
  【关键词】 数学文化;乐活课堂;渗透策略

  数学是一种文化,这种观点已被当代教育界所接受。在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我们应善于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和安排活动,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构建渗透数学文化的乐活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性的转变。
  一、营造学生乐活的课堂氛围
  在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发展历史,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插图和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以及众多的数学史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丰富的数学素材为学生讲述数学发展史、数学的历史名人等,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家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置于数学文化的背景下,营造学生乐学的课堂文化氛围。
  比如在教授“科学计数法”时,我们可以对一些有意义的数据题材进行选择讲解,例如介绍我国的地形状况,东西相距长约5000公里,南北长约5500公里,领土面积大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等等,这样不仅仅学习了数学,还丰富了其他学科知识。
  二、在乐活的课堂氛围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现行部编版教材对于数学的文化价值给予了突出强调,表现出了生动性、趣味性、可读性的特点。课本结合所介绍的数学知识,介绍了很多数学的趣闻、数学发现,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等,这些内涵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呈现给学生一个美妙的数学世界,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也使学生对数学认识更加趋向全面化,提升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
  比如,在“认识小数”一节的编排中,就介绍了“小数就是十进分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一千七百年多年前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学生由此了解了数学的发展史。感受到我国古人对数学发展所做出的巨大成就,让学生由此生起民族的自豪感。
  再如,在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教材编排了这样一道“想想做做”练习题: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51块金牌: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是1999年——他们所说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在学生去探究问题的答案的同时,记住了镌刻着伟大祖国光辉成就的史实,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
  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挖数学课本的文化内涵,运用这些鲜活的实例更深人地引导学生去领会数学所独有的文化价值,就会激发起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在数学知识的瑰丽殿堂中张开遨游的翅膀飞翔。
  三、在乐活的课堂氛围中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使学习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热情、高效的状态。数学课堂应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交流、对话,在学习中体验,在探索中进取。
  如教学“圆的认识”,讨论圆的画法时,问: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画不出圆的。可要是真没有了圆规,比如在圆规发明之前,我们就真画不出一个圆了吗?生:不可能。师:今天,我们就利用准备的材料画圆。这时,有的学生将圆形瓶盖按在白纸上,沿着瓶盖的外框画了一个圆;有的学生利用三角板中的圆形窟窿画了一个圆;有的学生在绳子的一端系一支铅笔,另一端固定在白纸上,绳子绷紧将铅笔绕一圈,也画了一个圆;有的学生将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一甩,也出现了一个圆。出孩子们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地画出了圆。虽然有的孩子最终没有画出一个圆,但他们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想像力,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他们都觉得自己的方法最好。
  再如一年级“十几减7”,教师创设“蓝猫过生日买水果请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7,接着探究12-7的各种算法:有的同学把7分成2和5,12-2=10,10-7=3;有的同学想到9和10很接近,12-10=2,2+1=3;还有的同学用12分成10和2,先算10-9=1,再算1+2=3;还有的小朋友在那儿“掰手指”。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想出了许多的办法,无论办法好坏,学生都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个成功者的地位,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因此,教师要营造人文性的数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信任、关爱和尊重,这样既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又能让学生在乐学的同时感悟数学文化。
  四、在乐活的课堂氛围中渗透数学文化的价值
  课堂教学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作为数学素材,或者将教材中问题适当开放,使之更接近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就是生活。
  如:在学习“统计”时,可结合奥运会、成都大运会上奖牌数、射击环数的统计,根据“中华风采”彩票抽奖中奖率引出概率的内容等。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生产及文化层面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社会文化基础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所生活的环境与生活”,学会“数学地思考”。如:广告中的数据与可靠性,商标设计与几何图形、“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旅游中的数学问题”等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无处不在的数学足迹,了解数学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文化。
  总之,在乐活课堂中适当地穿插数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用美学的眼光欣赏数学,了解数学在各个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体会数学中浓郁的文化底蕴,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课,更重要的是使数学的文化意蕴在学生身上得到积淀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易增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12). 
  [2]邱兴刚.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科技信息.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