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班级管理的三原则四技巧
【作者】 原瑜杰
【机构】 山西省晋城市星河学校
【正文】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校风校貌,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而言,有效沟通对于班主任尤为重要。作为班级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必须作出长期的努力和实践,通过一些原则和技巧,为社会孕育出合格人才。
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牢骚、叹息、愤慨,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如果真能这样,那他将感觉到自己日夜生活在幸福中。
与学生正确有效的交流沟通是作为老师重要的一项工作,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而言,有效沟通对于班主任尤为重要。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校风校貌,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班级学生的思想积极性,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类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班级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必须作出长期的努力和实践,通过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才能为社会孕育出合格人才。
一、班级管理三原则
1.以制度常规为底线
班级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班级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使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班主任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通过管理促进教育,又通过教育促进管理。其次要有科学的规章制度,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一日常规》为准则,狠抓学生基本生活习惯,文明语言、举止行为,校内外学习行为、纪律道德,使常规制度化。班主任可以依靠班级组织的力量,并及时了解情况,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常规管理落到实处,使班级常规管理更具科学性。
二、尊重理解是基础
初中班主任面临的是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面对一个个思想丰富、渴望成熟却又并不成熟的个体,班主任的工作并不轻松。如果不能与学生好好沟通,与学生拉近距离,是很难将班级管理好的。一些老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无视学生的思想,只是把知识强加给他们,面对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使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甚至挖苦、讽刺他们,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班主任要以爱为基础,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加以分析,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采用诱导、渗透、循序渐进、以身感化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和尊重。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形成友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时间长了,必然会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
三、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公平公正,不偏不袒
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还需要适时、适度地采用一些方法。
首先,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在班级管理中,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恩威并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地、严肃地处理学生中的各类问题。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适当地“惩戒”,有效的成功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将一个人引向成功,使他一生受益。但严是方法,却不是目的。学生要能从班主任的批评声中,领悟出严中有爱,要让学生会觉得老师批评自己是为自己好,并从中得到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宽容是班主任的必备素养之一。宽容不是纵容,宽容是信任、激励与欣赏,是尊重、理解与关爱。严与宽要做到张弛有度,人们常说,严是爱、宽是害。“宽”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但必须有“严”做为前提,才不致于使学生放任自流,不致于使班级管理进入一盘散沙的危险境地。
其次,公平公正,不偏不袒。班主任对全班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有优差之别、贫富之别、亲疏之别;更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有的学生有生理或心理的残疾。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客观地、辨证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一些后进生,一般来说,后进生有较重的自卑心理,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但同时又有较强的自尊心,对老师的当面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所以,当老师初次与差生谈心时,一定要放下架子,否则,会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因此,对差生教育时,必须坚持平等原则,使他们时时感到老师可亲、老师可敬。从而缩短师生心理差距,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时班主任要尽量给所有的学生同样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是公平的。在课堂提问时,也尽量多提问后进生,并鼓励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遇到班级搞活动,更是少不了他们出主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人人都有主人翁的姿态。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许多人希望对学生的教育,就像这首诗中的春雨润物一样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得以茁壮成长。作为一个班主任,要使学生真正地在春雨润物似的教育中得以全面发展,还要掌握一些艺术:
一、语言艺术
语言是班主任用来交流思想,进行领导活动的重要工具,班主任应根据不同场合正确运用好语言艺术。如在布置工作时,班主任的语言要具有严肃感,讲话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三言两语”表达清楚;在晨会、班会上,班主任的语言应诚恳、坦率,具有责任感。在和学生谈心时,语言应委婉、含蓄,具有亲切感,让学生感到温暖;在联欢会、运动会等气氛宽松的活动上,班主任应使用风趣、诙谐具有幽默感的语言,使班级活动充满愉快活跃的气氛,学生间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和班级的凝聚力。
想要加强语言艺术,除了注意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外,还要学点逻辑学,使语言表达准确,思维清晰,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并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可以尝试多与周围的人交往,培养开朗爽快的性格,使语言表达能力在经常的社会交往中提高。
二、领导艺术
班主任的领导艺术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的组织管理才能,是搞好班级工作的一种领导技巧。
(一)知人善任的技巧。掌握运用这一艺术时,班主任要在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基础上,善于培养班级干部,这部分人就是班主任工作的助手。班级干部的培养教育不仅关系到班集体建设的质量,也是班主任工作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要用学生之长,避学生之短,注意发挥和调动学生的长处,在安排任务时量才而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弹钢琴”的技巧。班主任工作事务较多,要做到有条不紊地组织管理班级,就得学会“弹钢琴”的技巧。就是说,一上班就要全面统筹安排班级的各项工作,“十个指头”都协调起来,让每位学生各就其位,避免出现空缺或混乱的情况。要抓住重点,培养“优生”;带动一般,重视“差生”,使班级各项工作之间能够有机配合,平衡协调,有节奏、有旋律地开展。
(三)疏通引导的技巧。班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疑虑、害羞、嫉妒、仇恨、打击报复等不良心理,如在选拔班级干部、分配班级任务、组织班级活动等事务中出现的矛盾,会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团结和积极性,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全面了解情况,然后及时因地制宜进行耐心细致地启发、教育、引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达到解决矛盾,统一思想,增强班级核心力和凝聚力的目的。
三、激励艺术
苏联着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激励艺术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好可以使学生的行为获得定向的抑制和改造,以达到最佳的状态。班主任应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了解他们的每一细微的进步,进而及时而适度的激励常常能让学生从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感、情绪上显出兴奋感,行为上表现出积大的积极性,这是学生思想转化、前进的催化剂。
在班主任工作中,正确运用激励艺术,可以起到扶持正气、打击邪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批评艺术
正确运用批评艺术能催化班级工作的良性开展,但要考虑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的差别。对坦率直爽、性格开朗、思想基础好的人,可采用正面批评,直接指出其错误;对自我防卫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心理很强,不肯轻易承认错误,事后又常矢口否认或转嫁错误于他人的人,应当场、当时、当事给以批评;对头脑聪明、反映敏捷、自尊心较强的人,只须用提醒、暗示的语言稍稍加以点破;对自尊心强、脸薄、爱面子的学生,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自卑感严重、感情脆弱、无自信心的学生,可采用融批评于表扬之中,将表扬与批评结合起来的方法。这样可使学生在心理不失衡的状况下,认识并改正错误。
总之,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只要讲究方式方法,直面问题,化解难题,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就一定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将班级管理成具有良好风气、奋发向上的班集体。
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牢骚、叹息、愤慨,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如果真能这样,那他将感觉到自己日夜生活在幸福中。
与学生正确有效的交流沟通是作为老师重要的一项工作,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而言,有效沟通对于班主任尤为重要。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校风校貌,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班级学生的思想积极性,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类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班级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必须作出长期的努力和实践,通过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才能为社会孕育出合格人才。
一、班级管理三原则
1.以制度常规为底线
班级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班级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使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班主任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通过管理促进教育,又通过教育促进管理。其次要有科学的规章制度,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一日常规》为准则,狠抓学生基本生活习惯,文明语言、举止行为,校内外学习行为、纪律道德,使常规制度化。班主任可以依靠班级组织的力量,并及时了解情况,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常规管理落到实处,使班级常规管理更具科学性。
二、尊重理解是基础
初中班主任面临的是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面对一个个思想丰富、渴望成熟却又并不成熟的个体,班主任的工作并不轻松。如果不能与学生好好沟通,与学生拉近距离,是很难将班级管理好的。一些老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无视学生的思想,只是把知识强加给他们,面对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使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甚至挖苦、讽刺他们,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班主任要以爱为基础,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加以分析,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采用诱导、渗透、循序渐进、以身感化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和尊重。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形成友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时间长了,必然会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
三、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公平公正,不偏不袒
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还需要适时、适度地采用一些方法。
首先,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在班级管理中,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恩威并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地、严肃地处理学生中的各类问题。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适当地“惩戒”,有效的成功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将一个人引向成功,使他一生受益。但严是方法,却不是目的。学生要能从班主任的批评声中,领悟出严中有爱,要让学生会觉得老师批评自己是为自己好,并从中得到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宽容是班主任的必备素养之一。宽容不是纵容,宽容是信任、激励与欣赏,是尊重、理解与关爱。严与宽要做到张弛有度,人们常说,严是爱、宽是害。“宽”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但必须有“严”做为前提,才不致于使学生放任自流,不致于使班级管理进入一盘散沙的危险境地。
其次,公平公正,不偏不袒。班主任对全班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有优差之别、贫富之别、亲疏之别;更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有的学生有生理或心理的残疾。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客观地、辨证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一些后进生,一般来说,后进生有较重的自卑心理,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但同时又有较强的自尊心,对老师的当面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所以,当老师初次与差生谈心时,一定要放下架子,否则,会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因此,对差生教育时,必须坚持平等原则,使他们时时感到老师可亲、老师可敬。从而缩短师生心理差距,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时班主任要尽量给所有的学生同样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是公平的。在课堂提问时,也尽量多提问后进生,并鼓励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遇到班级搞活动,更是少不了他们出主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人人都有主人翁的姿态。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许多人希望对学生的教育,就像这首诗中的春雨润物一样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得以茁壮成长。作为一个班主任,要使学生真正地在春雨润物似的教育中得以全面发展,还要掌握一些艺术:
一、语言艺术
语言是班主任用来交流思想,进行领导活动的重要工具,班主任应根据不同场合正确运用好语言艺术。如在布置工作时,班主任的语言要具有严肃感,讲话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三言两语”表达清楚;在晨会、班会上,班主任的语言应诚恳、坦率,具有责任感。在和学生谈心时,语言应委婉、含蓄,具有亲切感,让学生感到温暖;在联欢会、运动会等气氛宽松的活动上,班主任应使用风趣、诙谐具有幽默感的语言,使班级活动充满愉快活跃的气氛,学生间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和班级的凝聚力。
想要加强语言艺术,除了注意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外,还要学点逻辑学,使语言表达准确,思维清晰,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并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可以尝试多与周围的人交往,培养开朗爽快的性格,使语言表达能力在经常的社会交往中提高。
二、领导艺术
班主任的领导艺术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的组织管理才能,是搞好班级工作的一种领导技巧。
(一)知人善任的技巧。掌握运用这一艺术时,班主任要在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基础上,善于培养班级干部,这部分人就是班主任工作的助手。班级干部的培养教育不仅关系到班集体建设的质量,也是班主任工作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要用学生之长,避学生之短,注意发挥和调动学生的长处,在安排任务时量才而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弹钢琴”的技巧。班主任工作事务较多,要做到有条不紊地组织管理班级,就得学会“弹钢琴”的技巧。就是说,一上班就要全面统筹安排班级的各项工作,“十个指头”都协调起来,让每位学生各就其位,避免出现空缺或混乱的情况。要抓住重点,培养“优生”;带动一般,重视“差生”,使班级各项工作之间能够有机配合,平衡协调,有节奏、有旋律地开展。
(三)疏通引导的技巧。班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疑虑、害羞、嫉妒、仇恨、打击报复等不良心理,如在选拔班级干部、分配班级任务、组织班级活动等事务中出现的矛盾,会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团结和积极性,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全面了解情况,然后及时因地制宜进行耐心细致地启发、教育、引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达到解决矛盾,统一思想,增强班级核心力和凝聚力的目的。
三、激励艺术
苏联着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激励艺术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好可以使学生的行为获得定向的抑制和改造,以达到最佳的状态。班主任应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了解他们的每一细微的进步,进而及时而适度的激励常常能让学生从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感、情绪上显出兴奋感,行为上表现出积大的积极性,这是学生思想转化、前进的催化剂。
在班主任工作中,正确运用激励艺术,可以起到扶持正气、打击邪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批评艺术
正确运用批评艺术能催化班级工作的良性开展,但要考虑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的差别。对坦率直爽、性格开朗、思想基础好的人,可采用正面批评,直接指出其错误;对自我防卫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心理很强,不肯轻易承认错误,事后又常矢口否认或转嫁错误于他人的人,应当场、当时、当事给以批评;对头脑聪明、反映敏捷、自尊心较强的人,只须用提醒、暗示的语言稍稍加以点破;对自尊心强、脸薄、爱面子的学生,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自卑感严重、感情脆弱、无自信心的学生,可采用融批评于表扬之中,将表扬与批评结合起来的方法。这样可使学生在心理不失衡的状况下,认识并改正错误。
总之,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只要讲究方式方法,直面问题,化解难题,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就一定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将班级管理成具有良好风气、奋发向上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