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合理利用互联网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楼德祥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不仅在社会上的地位突飞猛进,还对学校的发展提供便利。它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载体和新途径,使校园网络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阵地。如何加强我校的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 校园网络文化;途径;建设;管理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随着多媒体、投影机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已迫在眉睫。纵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到网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当前我国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与基础,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跳跃式发展,这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步骤。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确定
  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表达形态,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对校园文化的模拟、再现和延伸。校园网络文化集传媒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知识传承功能、娱乐功能、意识表达汇聚功能、社会动员功能、社区互动功能于一体,它包括校园文化在校园网的体现与延伸、校园网站建设、网络课程、网络自动化软件等内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二、当前校园网络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于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顾虑太多;
  (二)目光不够开阔,没有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以功能作为选择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标准,而是片面追求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尤其是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时对大学校园网络模式的照搬照抄,没有从自身的教育实际出发,结果造成大量教学设备的浪费和闲置; 
  怎样才能从中小学教育现况出发,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功能与效益,选择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校园网络发展新思路呢?
  三、提高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功能与效益的对策思考 
  (一)必须清楚信息产业发展的规律 
  中小学校园网络不仅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整个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所以,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必须遵循信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当前在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一个致命的误区就是用纯技术的眼光来规划和设计校园网,不是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实际出发,只是片面追求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尤其是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中机械套用大学校园网模式,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实际,结果造成设备的浪费和闲置。因为他们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虽然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但是他们不了解在多媒体应用和网络发展的环境下教育将发生的巨大变化,所以很难提出校园网络建设的实际需求。
  (二)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主要功能 
  目前我国校园网建设尚属初级阶段,功能尚不广泛: 
  1.网络资源的开发和查寻,使网络资源能支持教师备课、上课和教学反思; 
  2.基于网络的通讯、研讨和交流活动,让师生学会在网上发送电子邮件、使用电子公告板等。 
  3.多媒体信息的组织和利用,如编写学校、班级和个人的主页,这样,就可以把班级的黑板报办在网上,还能将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和校外实践活动放到学校网站上,使网络在校园文化发展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利用校园网络建设加快各级各类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 
  在整体设计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校园网时,必须加强校园网络中基础信息的建设。软件是能否实现校园网功能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学校园网络建设需配置以下应用软件系统: 
  (1)网络光盘资源共享系统; 
  (2)网络视频点播(VOD)系统; 
  (3)Internet资源共享,此系统可以用最小的投入,实现Internet资源的共享; 
  安装以上软件,才能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4)视频广播系统,安装此系统,可以代替校园网络中的闭路电视系统,实现真正的三网合一; 
  (5)屏幕广播系统,安装此系统,将使现在的网络教室发挥更有效的交互功能,实现高效的个体学习和小组学习; 
  (三)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探索教师培训的新模式 
  中小学校园网的健康发展,不仅要使网上有车、车上有货,更关键的因素在于车上要有好的驾驶员。因此,当前应该抓住“园丁工程”的机遇,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探索信息时代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尽快使更多的教师熟悉和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新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效益。目前的计算机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需要。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把提高学习与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标准,进而探索信息时代基础教育的新模式。
  结束语
  在我国,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着极大的反差,因此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道路是多维度的,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各个地区和学校之间的个性差异。信息时代的教育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我们必须加强对前沿教育的跟踪研究,把握基础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必须尽快在广大师生和家长中宣传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传递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使教育系统以一种健康、充满激情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从而抓住各种机遇,在跨世纪的世界教育改革潮流中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跳跃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勋宗,肖红.成都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建议[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7-21.
  [2]马秀峰,李彤彤.高校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模式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5:42-46.
  [3]祖秉钧,韩颖.秦皇岛市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08,8:17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