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个性化视角下学生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探析
【作者】 杨永莉
【机构】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校
【正文】 【摘 要】 个性化作文是当前语文教学领域和实践所关注的“热点”,是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本文基于学生个性化视角,针对当代小学生习作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个性化写作;现状与对策
个性化作文是当前语文教学领域和实践所关注的“热点”,是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那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强化,如何进行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个性化视角下作文教学现状
笔者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有很多机会与一线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交流与探讨。纵观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存在两大积重难返的陋病:
1.重功利轻过程。作文教学很难一时有明显的成效,往往老师“教”了很多,学生“学”得亦不少,然而真正让学生动手写写,学生却又“万事开头难”,难下笔,甚至讨厌下笔,更不用说“下笔成文”了。于是乎,许多老师教师为考试而教作文,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写作文,老师尽量少教,甚至不教,“背”教;而学生也因少写、不写、抄写、“背”写而“欢呼”。作文教学非常无序和随意,缺失计划,因此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2.重技巧轻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像样的作文,老师们总是给学生“三套式”即“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泛滥而又简单、死板地灌输给学生一些写作技能技巧。更有甚者,提供各式各样的“成功作文”“满分作文”的范本,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胃口的美文加以背诵,甚至有老师让学生填写“我的作文在 上”,学生的学习重点就放在“消化记忆”之上,放在“套子”模式的学成之上。完全背离了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理念,没有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写真事,诉真情,甚至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生活,作文与自己的生活完全被割裂开来。久而久之,他们学会了“写假作文”、“套话作文”,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个性,最终失去了写作的快乐。
二、个性化视角下培养学生习作的有效策略
1.加强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有效纠正伪“个性化”写作倾向,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切实加强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当今学生当中,尤其要注意思维品质深刻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培养。所谓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指思维过程中善于抓住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必然性;所谓“创造性”,就是指思维通过对已有经验和知识进行分解与组合后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成果,从而避免写作中的公式化、一般化、人云亦云、陈旧老套;所谓“独立性”是指思维过程中能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分析问题。
2.重视学生积极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语文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作文其实就是做人,写作教学渗透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任何文字,要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文字。最纯熟的技巧也不能掩盖一个创作者意识之朦胧与错误。在作文教学当中,我们不应用“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要求来给学生施加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学生可以没有理智感、道德感、社会责任感。恰恰相反,语文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经由听、说、读、写的实践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的人、大写的人。
3.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培养鲜明个性,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
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自我,以培养棱角分明的个性。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历史背景又各不相同。在这样独特的家庭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经历的获得,经验的积累,知识层次的改变,每个学生又会产生渐进式的需求,从最低层的温饱需求到高层次的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学生关注自我就要引导学生挖掘自己这些独特的内在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我的烦恼,发现自我的快乐,发现自我的特长,发现自我与周围的不同,进而在自己的作文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展现、抒写出来。这些内容是我们作文教学时永恒的话题,也是写不尽的话题。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深入观察,指导运用。
独立人格是个性基础,也是写作基础。个性化作文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入手,要激励学生表现自我,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不脱离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自我经历,描绘自我内心。真情、真意、真思想是独立人格的重要内容。真实的写作不是专指写作内容的真实,它提倡的是抒发真感情,表现真思想。学生为真情而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叶圣陶先生给《学作文报》的题词是“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也是告诉我们作文一定要说真话,抒真情。总之,是有所为而作。
4.注重学生差异,各施所长
应当说学生都是有写作个性的,只不过写作能力强的同学个性张扬些罢了,教师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针对其具体的写作实际,为他们建立起个性档案。
建立个性档案的目的是针对不同学生写作个性的特点便于分类指导,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写作个性的形成。比如写作个性的类型就可粗略地分成四类,即文体专擅型、构思奇巧型、语言风格特异型和思维敏捷开阔型。对于文体专擅型,应指导学生多读某类文体的书,把握文体精髓并熟练运用,力求规整严谨。对于构思奇巧型,教师应针对不同文体的构思指导学生找到相关的范本去揣摩领会。教师在充分认识学生个性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指导,这样就能各施所长,张扬他们的写作个性。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2]刘正伟、王尊亚《语文新课程与个性化写作》,《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第3期。
【关键词】 小学语;个性化写作;现状与对策
个性化作文是当前语文教学领域和实践所关注的“热点”,是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那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强化,如何进行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个性化视角下作文教学现状
笔者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有很多机会与一线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交流与探讨。纵观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存在两大积重难返的陋病:
1.重功利轻过程。作文教学很难一时有明显的成效,往往老师“教”了很多,学生“学”得亦不少,然而真正让学生动手写写,学生却又“万事开头难”,难下笔,甚至讨厌下笔,更不用说“下笔成文”了。于是乎,许多老师教师为考试而教作文,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写作文,老师尽量少教,甚至不教,“背”教;而学生也因少写、不写、抄写、“背”写而“欢呼”。作文教学非常无序和随意,缺失计划,因此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2.重技巧轻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像样的作文,老师们总是给学生“三套式”即“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泛滥而又简单、死板地灌输给学生一些写作技能技巧。更有甚者,提供各式各样的“成功作文”“满分作文”的范本,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胃口的美文加以背诵,甚至有老师让学生填写“我的作文在 上”,学生的学习重点就放在“消化记忆”之上,放在“套子”模式的学成之上。完全背离了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理念,没有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写真事,诉真情,甚至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生活,作文与自己的生活完全被割裂开来。久而久之,他们学会了“写假作文”、“套话作文”,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个性,最终失去了写作的快乐。
二、个性化视角下培养学生习作的有效策略
1.加强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有效纠正伪“个性化”写作倾向,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切实加强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当今学生当中,尤其要注意思维品质深刻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培养。所谓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指思维过程中善于抓住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必然性;所谓“创造性”,就是指思维通过对已有经验和知识进行分解与组合后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成果,从而避免写作中的公式化、一般化、人云亦云、陈旧老套;所谓“独立性”是指思维过程中能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分析问题。
2.重视学生积极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语文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作文其实就是做人,写作教学渗透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任何文字,要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文字。最纯熟的技巧也不能掩盖一个创作者意识之朦胧与错误。在作文教学当中,我们不应用“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要求来给学生施加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学生可以没有理智感、道德感、社会责任感。恰恰相反,语文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经由听、说、读、写的实践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的人、大写的人。
3.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培养鲜明个性,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
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自我,以培养棱角分明的个性。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历史背景又各不相同。在这样独特的家庭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经历的获得,经验的积累,知识层次的改变,每个学生又会产生渐进式的需求,从最低层的温饱需求到高层次的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学生关注自我就要引导学生挖掘自己这些独特的内在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我的烦恼,发现自我的快乐,发现自我的特长,发现自我与周围的不同,进而在自己的作文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展现、抒写出来。这些内容是我们作文教学时永恒的话题,也是写不尽的话题。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深入观察,指导运用。
独立人格是个性基础,也是写作基础。个性化作文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入手,要激励学生表现自我,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不脱离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自我经历,描绘自我内心。真情、真意、真思想是独立人格的重要内容。真实的写作不是专指写作内容的真实,它提倡的是抒发真感情,表现真思想。学生为真情而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叶圣陶先生给《学作文报》的题词是“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也是告诉我们作文一定要说真话,抒真情。总之,是有所为而作。
4.注重学生差异,各施所长
应当说学生都是有写作个性的,只不过写作能力强的同学个性张扬些罢了,教师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针对其具体的写作实际,为他们建立起个性档案。
建立个性档案的目的是针对不同学生写作个性的特点便于分类指导,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写作个性的形成。比如写作个性的类型就可粗略地分成四类,即文体专擅型、构思奇巧型、语言风格特异型和思维敏捷开阔型。对于文体专擅型,应指导学生多读某类文体的书,把握文体精髓并熟练运用,力求规整严谨。对于构思奇巧型,教师应针对不同文体的构思指导学生找到相关的范本去揣摩领会。教师在充分认识学生个性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指导,这样就能各施所长,张扬他们的写作个性。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2]刘正伟、王尊亚《语文新课程与个性化写作》,《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