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强化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 韩 霞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六中学
【正文】 【摘 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理念、初中历史学科特点,学校、家长、学生自身普遍存在的意识,还有我们历史教师自身的因素,致使历史作业从目的、形式、内容、类型等诸多方面较为僵化、单调。作为历史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围绕课程内容,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目的,将作业内容从局限于教材转向从多方面发展,设计出科学的、创新性的、内容开放化、问题探究化以及评价多元化的历史作业。
【关键词】 强化;作业设计;初中;历史教学
根据历史学科特点以及本学科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所限,传统的初中历史作业在理念和具体实施上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学生对历史作业大多是漠视或逃避,在态度上不重视,甚至出现普遍抄袭的现象,其次多应付,比如一套题有选择有材料,多数同学会让材料题空白,直接对答案,此种现象很普遍,既不利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有效掌握。
一、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历史作业存在问题——有待创新
初中历史作业1、对待历史作业的态度问题,教育本身对初中历史作业构成相应的影响。2、从历史作业布置的时间上来说,很短很狭隘,普遍认为课前即使留也未必有同学作,课前课后作业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起着不同的作用。3、从形式上来说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多数为选择题和材料题,很单调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去做,至于能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能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少考虑,4、从内容上来说级中所有的学生作业内容一样。5、从形式上来说,多布置的是口头作业,因普遍认为历史学科就是简单记忆即可,这是严重脱离当前中考理念、要求、方式的,我们历史中考题题型有选择题、材料题、论述题,论述题来说等同于语文的小作文,要求题目醒目有针对、举例典型充分得当、需要简练不冗缀,总结适当,这对我们学生提出很高要求,如果我们平时不做训练根本达不到要求。6、作业基本上没有很强的阶段性,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7、教师们为了完成学校的工作量或者各学科之间的竞争现象存在,存在着作业量较大,且机械布置教材习题为了作业而作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8、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历史老师还有肩负着一种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浩瀚的文化,比如我们讲授传统思想的时候,儒家思想里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做什么样的人才有价值才有意义……让学生感受文化的熏陶,树立国家、民族的意识……
二、那么如何改善初中历史作业的布置——创新策略
(一)通过实际调查的实践活动,布置开放性的历史课外作业,可以放在初一阶段,时间上比较充裕,利用学校师资,或学校家庭携手带领学生参观文化遗产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等等,比如长城,在你登上长城的时候,它悠久的历史承载,它厚重的文化底蕴,它蕴含的中华民族钢铁精神……在实践中渗透国家的、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内涵素养……
另外初中历史作业的布置多是教师统一布置,学生没有具体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只是处于执行和完成的环节,过于强调对历史教师的“?教”?的反馈,强调外在动机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忽略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对学习的积极反馈,导致学生很难从外界获得间接经验并内化为自身的体验。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只是考虑完成教学目标,而不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话,针对性就会降低。历史作业布置过于单一,忽视了作业对学生个性和层次性发展的促进性功能[1],这与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悖。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要考虑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历史学专业基础、兴趣和人格特征等现实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形式设计并科学布置历史作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们更多的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比如针对班级或自身情况出一套题,老师提出要求比如时间限定,题型难度,内容范围,形式类别,题量要求……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同时还可加强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巧妙融合校内和校外的历史知识。通过布置开放性的历史课外作业,为学生提供获取参考资料的途径,让学生探索感兴趣的历史问题。立足于历史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去深入探究并解决相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例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的探究。该作业源自于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按照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计划和思考。学生可以采访自己身边的老人,获取宝贵经验,?收集城市变迁的老照片等途径多方面的收集史料。并进行深入的探查和详尽的分析,通过原始素材提炼出有效的信息,并通过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通过调查发现家乡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在一步步接近。通过布置开放性作业,能够将历史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
(二)建立作业有效性的评价方案——让作业设计与落实更科学更合理
可采用个体评价,对学评价,群体讨论等形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可以通过一定的评价得到反馈。传统的作业评价模式仅仅停留在对或错的层面上,违背了评价的实质内涵。在进行学生评价中,要积极提高作业评价的有效性,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关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性发展,还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还有学生在过程中的反馈,有利于促进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只要学生能够言之成理即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教师的肯定,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目前我们对有效作业的探究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主要对历史作业布置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历史作业设计的方法。希望可以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
参考文献:
[1]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强化;作业设计;初中;历史教学
根据历史学科特点以及本学科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所限,传统的初中历史作业在理念和具体实施上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学生对历史作业大多是漠视或逃避,在态度上不重视,甚至出现普遍抄袭的现象,其次多应付,比如一套题有选择有材料,多数同学会让材料题空白,直接对答案,此种现象很普遍,既不利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有效掌握。
一、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历史作业存在问题——有待创新
初中历史作业1、对待历史作业的态度问题,教育本身对初中历史作业构成相应的影响。2、从历史作业布置的时间上来说,很短很狭隘,普遍认为课前即使留也未必有同学作,课前课后作业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起着不同的作用。3、从形式上来说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多数为选择题和材料题,很单调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去做,至于能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能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少考虑,4、从内容上来说级中所有的学生作业内容一样。5、从形式上来说,多布置的是口头作业,因普遍认为历史学科就是简单记忆即可,这是严重脱离当前中考理念、要求、方式的,我们历史中考题题型有选择题、材料题、论述题,论述题来说等同于语文的小作文,要求题目醒目有针对、举例典型充分得当、需要简练不冗缀,总结适当,这对我们学生提出很高要求,如果我们平时不做训练根本达不到要求。6、作业基本上没有很强的阶段性,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7、教师们为了完成学校的工作量或者各学科之间的竞争现象存在,存在着作业量较大,且机械布置教材习题为了作业而作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8、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历史老师还有肩负着一种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浩瀚的文化,比如我们讲授传统思想的时候,儒家思想里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做什么样的人才有价值才有意义……让学生感受文化的熏陶,树立国家、民族的意识……
二、那么如何改善初中历史作业的布置——创新策略
(一)通过实际调查的实践活动,布置开放性的历史课外作业,可以放在初一阶段,时间上比较充裕,利用学校师资,或学校家庭携手带领学生参观文化遗产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等等,比如长城,在你登上长城的时候,它悠久的历史承载,它厚重的文化底蕴,它蕴含的中华民族钢铁精神……在实践中渗透国家的、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内涵素养……
另外初中历史作业的布置多是教师统一布置,学生没有具体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只是处于执行和完成的环节,过于强调对历史教师的“?教”?的反馈,强调外在动机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忽略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对学习的积极反馈,导致学生很难从外界获得间接经验并内化为自身的体验。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只是考虑完成教学目标,而不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话,针对性就会降低。历史作业布置过于单一,忽视了作业对学生个性和层次性发展的促进性功能[1],这与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悖。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要考虑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历史学专业基础、兴趣和人格特征等现实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形式设计并科学布置历史作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们更多的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比如针对班级或自身情况出一套题,老师提出要求比如时间限定,题型难度,内容范围,形式类别,题量要求……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同时还可加强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巧妙融合校内和校外的历史知识。通过布置开放性的历史课外作业,为学生提供获取参考资料的途径,让学生探索感兴趣的历史问题。立足于历史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去深入探究并解决相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例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的探究。该作业源自于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按照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计划和思考。学生可以采访自己身边的老人,获取宝贵经验,?收集城市变迁的老照片等途径多方面的收集史料。并进行深入的探查和详尽的分析,通过原始素材提炼出有效的信息,并通过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通过调查发现家乡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在一步步接近。通过布置开放性作业,能够将历史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
(二)建立作业有效性的评价方案——让作业设计与落实更科学更合理
可采用个体评价,对学评价,群体讨论等形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可以通过一定的评价得到反馈。传统的作业评价模式仅仅停留在对或错的层面上,违背了评价的实质内涵。在进行学生评价中,要积极提高作业评价的有效性,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关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性发展,还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还有学生在过程中的反馈,有利于促进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只要学生能够言之成理即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教师的肯定,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目前我们对有效作业的探究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主要对历史作业布置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历史作业设计的方法。希望可以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
参考文献:
[1]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