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技巧
【作者】 雷春梅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
【正文】 【摘 要】 影响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因素很多,教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五个方面浅析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技巧。
【关键词】 数学;课堂参与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谈谈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技巧。
1、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保障
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活动中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主要指群体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觉醒状态、注意状态、情绪状态、灵感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与学生心理环境、物质环境的创设密不可分。
案例: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候,学生理解“189的下一个为什么是190”时,少数学生说不出原因。
反思:优生都能够借助以前的知识“个位满十进一”“十位增加1个十是9个十”来理解,差生却迟迟没有反应过来。
措施:教师借助计数器,让学生观察“个位增加1是几”,再联系旧知理解“满十进一”,再让学生观察“十位增加1是几”。优生将这个理解过程展示给全班同学听,然后在同桌互相说互相听,最后全班一起数一数,再迁移到思考“199的下一个数字为什么是200”,并且说给你的同桌听。同学们在互说互听的过程中,对知识获取成功的喜悦心理就形成了;在互说互听的过程中,课堂的热烈气氛也形成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加强了。
2、设置良好的课堂激励机制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效的途径
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一般来讲,对学龄儿童的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案例:合作学习和分组讨论时,等生活跃,中等生参与机会少,个别后进生处于被动状态。
反思: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组织不好,学习的效果就不好。
措施:教师仔细观察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成员参与。鼓励方式: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用“你回答得棒极了”“你真会动脑筋”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成功,用惊喜的语气肯定,甚至表示向他学习;对欲言又止的学生,用“胆子大一些,认真思维就已经很棒了,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当学生自己完成了任务时,用“祝贺你!”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评价语言也要便于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同时,采用小组长轮换制、小组发言代表的推举和轮流相结合等教学制度,鼓励后进生争取更多的活动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自由,各尽其力,各显所长。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首先教师让学生出示圆柱,让学生沿高剪开。
(2)学生观察: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侧面是长方形,上下是圆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地面圆的什么?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什么?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4)课后作业,让学生制作一个圆柱体。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4、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案例:《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学
措施:(1)小组活动:出示12个大小相同的1cm3小正方体,请你们用这些小正方体,摆一个大长方体,有几种摆法?记录下来。
(2)讨论: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
(3)你能验证吗?
通过这样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为了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的评价时间,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要求教师每节课至少给予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案例:教学《年月日》
教师在学生探究环节,出示2018——2021的年历,让学生观察年历并且完成任务单。
结论:一年有()月,大月每月有()天,小月每月有()天,特殊的月份是()月,有()天或者()天,一年有()天或者()天。
学生通过观察日历,填写表格,发现结论,认识了年月日,对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自我的评价,同时也为认识平年和闰年做好的铺垫。这种探究型的活动设计,学生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关注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度。
总之,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度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只有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才能在课堂中获得参与体验,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与学》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2]《我这样教数学的》 华应龙 著
[3]《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 张仁贤 主编
【关键词】 数学;课堂参与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谈谈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技巧。
1、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保障
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活动中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主要指群体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觉醒状态、注意状态、情绪状态、灵感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与学生心理环境、物质环境的创设密不可分。
案例: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候,学生理解“189的下一个为什么是190”时,少数学生说不出原因。
反思:优生都能够借助以前的知识“个位满十进一”“十位增加1个十是9个十”来理解,差生却迟迟没有反应过来。
措施:教师借助计数器,让学生观察“个位增加1是几”,再联系旧知理解“满十进一”,再让学生观察“十位增加1是几”。优生将这个理解过程展示给全班同学听,然后在同桌互相说互相听,最后全班一起数一数,再迁移到思考“199的下一个数字为什么是200”,并且说给你的同桌听。同学们在互说互听的过程中,对知识获取成功的喜悦心理就形成了;在互说互听的过程中,课堂的热烈气氛也形成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加强了。
2、设置良好的课堂激励机制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效的途径
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一般来讲,对学龄儿童的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案例:合作学习和分组讨论时,等生活跃,中等生参与机会少,个别后进生处于被动状态。
反思: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组织不好,学习的效果就不好。
措施:教师仔细观察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成员参与。鼓励方式: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用“你回答得棒极了”“你真会动脑筋”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成功,用惊喜的语气肯定,甚至表示向他学习;对欲言又止的学生,用“胆子大一些,认真思维就已经很棒了,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当学生自己完成了任务时,用“祝贺你!”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评价语言也要便于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同时,采用小组长轮换制、小组发言代表的推举和轮流相结合等教学制度,鼓励后进生争取更多的活动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自由,各尽其力,各显所长。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首先教师让学生出示圆柱,让学生沿高剪开。
(2)学生观察: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侧面是长方形,上下是圆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地面圆的什么?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什么?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4)课后作业,让学生制作一个圆柱体。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4、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案例:《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学
措施:(1)小组活动:出示12个大小相同的1cm3小正方体,请你们用这些小正方体,摆一个大长方体,有几种摆法?记录下来。
(2)讨论: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
(3)你能验证吗?
通过这样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为了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的评价时间,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要求教师每节课至少给予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案例:教学《年月日》
教师在学生探究环节,出示2018——2021的年历,让学生观察年历并且完成任务单。
结论:一年有()月,大月每月有()天,小月每月有()天,特殊的月份是()月,有()天或者()天,一年有()天或者()天。
学生通过观察日历,填写表格,发现结论,认识了年月日,对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自我的评价,同时也为认识平年和闰年做好的铺垫。这种探究型的活动设计,学生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关注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度。
总之,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度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只有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才能在课堂中获得参与体验,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与学》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2]《我这样教数学的》 华应龙 著
[3]《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 张仁贤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