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策略探究
【作者】 刘 鹏 孟德琳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正文】 高中政治对于学生来说,全是高深的政治词汇,是一门纯理论的枯燥学科。一直以来,传统的政治课堂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性,教师在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未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可想而知,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差。究其根源,就是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致使课堂氛围沉闷,使学生感到压抑,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导致接受知识程度降低,学习效果不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客体,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抛弃传统模式的教学思想,在新课改的框架内,探索顺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打造全新的课堂氛围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将填鸭式的被动教育转化为高质量的自主探究学习,提升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依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于教师、学生的定位,教师要做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要做自己学习的主动者。所以,教师要增强使命感,转变教学思想,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将过去我讲你听的思维习惯进行转换,进行角色的重新定位:将自己从讲台上拿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成为他们的朋友。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而不是“我说你就必须”式的命令式学习。要达到这个效果,教师要创设新颖的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政治是高中生成长的必修课,对于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它也是比较抽象,离现实生活较远的一门学科,比如“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他们缺乏最起码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设立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开放性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现实生活相近相似的场景。这个前提需要教师用心去感受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近况,尤其是心理状况,然后将其重点问题放置到情境中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三观,达到学习政治的教学目的。同时,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会更活跃,主动性会更强,记忆力会更好,对学生掌握政治理论大有裨益。
二、实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教学教学,教只是学的前提,学才是教的目的,尤其是学懂弄通会用。虽然高中政治学科作为必考学科之一,但因为它本身的特殊性,常常被学生边缘化,不用心用力去学,从而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导致学习成绩不佳。长此下去,学生们就会对这门课失去了兴趣,甚至会对这门课产生排斥,不愿再去碰触。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大家长的作用,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忌一言堂,要为不同层次的同学制定不同的菜单,方便他们掌握消化。分层教学法是顺应新课改探索总结而产生的,目前来看,它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划分,然后对症下药。例如,把那些对理论知识有较深理解,并且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划分为一层;把虽然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学生划分第二层;对一些理论知识理解得还不够透彻,但却能在实际生活中将之运用的学生划为第三层;对于那些不能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也不能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学生划为第四层。然后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达到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把握时代脉搏,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因为高科技发展,全球已经发展为一个共同体,所有国家互相影响。目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其间不乏与政治学科知识相关的生动事例,如果老师能指导学生把生硬的政治学科知识与鲜活的事例相结合,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更应该时刻关注并掌握当前国际大形势下的重点和热点,从中摘取和政治课堂联系紧密的新鲜事例,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讨论分析,在做到时政教育与课本内容互相补充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政治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今,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这种方式对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高中政治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合理地组织学生就一些实际问题展开讨论,那么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还可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指导并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在讲授高一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课时,为使学生对如何走上现代农业之路等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要求同学们以自己家乡的农业发展为主题,建立自己的研究项目,并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调动了学生的操作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我们要紧紧抓住新课程改革中“一切为了学生”这一核心思想,不断地跟上时代步伐,适时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地研究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政治教学与国际政治形势、社会实际相结合,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使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依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于教师、学生的定位,教师要做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要做自己学习的主动者。所以,教师要增强使命感,转变教学思想,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将过去我讲你听的思维习惯进行转换,进行角色的重新定位:将自己从讲台上拿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成为他们的朋友。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而不是“我说你就必须”式的命令式学习。要达到这个效果,教师要创设新颖的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政治是高中生成长的必修课,对于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它也是比较抽象,离现实生活较远的一门学科,比如“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他们缺乏最起码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设立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开放性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现实生活相近相似的场景。这个前提需要教师用心去感受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近况,尤其是心理状况,然后将其重点问题放置到情境中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三观,达到学习政治的教学目的。同时,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会更活跃,主动性会更强,记忆力会更好,对学生掌握政治理论大有裨益。
二、实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教学教学,教只是学的前提,学才是教的目的,尤其是学懂弄通会用。虽然高中政治学科作为必考学科之一,但因为它本身的特殊性,常常被学生边缘化,不用心用力去学,从而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导致学习成绩不佳。长此下去,学生们就会对这门课失去了兴趣,甚至会对这门课产生排斥,不愿再去碰触。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大家长的作用,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忌一言堂,要为不同层次的同学制定不同的菜单,方便他们掌握消化。分层教学法是顺应新课改探索总结而产生的,目前来看,它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划分,然后对症下药。例如,把那些对理论知识有较深理解,并且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划分为一层;把虽然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学生划分第二层;对一些理论知识理解得还不够透彻,但却能在实际生活中将之运用的学生划为第三层;对于那些不能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也不能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学生划为第四层。然后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达到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把握时代脉搏,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因为高科技发展,全球已经发展为一个共同体,所有国家互相影响。目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其间不乏与政治学科知识相关的生动事例,如果老师能指导学生把生硬的政治学科知识与鲜活的事例相结合,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更应该时刻关注并掌握当前国际大形势下的重点和热点,从中摘取和政治课堂联系紧密的新鲜事例,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讨论分析,在做到时政教育与课本内容互相补充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政治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今,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这种方式对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高中政治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合理地组织学生就一些实际问题展开讨论,那么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还可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指导并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在讲授高一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课时,为使学生对如何走上现代农业之路等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要求同学们以自己家乡的农业发展为主题,建立自己的研究项目,并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调动了学生的操作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我们要紧紧抓住新课程改革中“一切为了学生”这一核心思想,不断地跟上时代步伐,适时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地研究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政治教学与国际政治形势、社会实际相结合,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使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