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吴明丽
【机构】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舜帝复旦示范小学
【正文】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实施,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已成为指导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目标定位模糊、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片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本研究以舜帝复旦示范小学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系统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实践成效,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
1. 教学目标偏离核心素养导向
调查显示,约60%的教师仍停留在“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机械性知识点的掌握,如字词含义的讲解、段落大意的概括等,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仅要求学生背诵译文的现象,未能通过字理分析(如“耒”“走”的古今异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言演变规律。教学方法缺乏情境化与个性化特征课堂观察发现,超过65%的阅读课堂仍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线性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标准答案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教师讲解时间占比过高(平均达60%),学生自主阅读时间不足(平均仅15%),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化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评价体系与核心素养要求脱节
现行评价体系过分注重知识点的记忆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知迁移运用能力的评估。例如,在对《守株待兔》的考核中,83%的教师仅停留在情节复述层面,未能设计开放性问题(如“农夫的心理变化分析”)来检验学生的语言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策略创新实践
(一)以语言建构为基础,设计深度阅读活动
1.字理识字与文化渗透的融合
以三年级《守株待兔》教学为例,通过甲骨文“走”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理解“走”的古义为“跑”,并关联“儿童急走追黄蝶”(叶绍翁)等诗句,实现文言字词与文学审美的有机融合。随后,通过“角色代入”任务(填写农夫的心理独白),促进学生将语言积累转化为创造性表达。实践数据显示,采用此方法后,学生词汇运用准确率提升41%,语言表达能力提高36%。
2.读写结合促进语言迁移
在五年级《慈母情深》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仿写“龟裂的手”等细节描写,并设计“给母亲的一封信”写作任务。通过对比原文与习作,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技巧,更深化了情感体验,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后测评显示,学生细节描写能力提升35%,情感表达能力提高40%。
(二)以思维发展为轴心,构建问题链与批判性课堂
1.逆向设计驱动高阶思维发展
在五年级《将相和》的教学中,采用逆向教学设计:首先明确“分析人物矛盾”的核心任务,随后通过“连词成句法”梳理故事脉络,最后以“蔺相如是否应避让廉颇”为辩题组织课堂辩论。教学评估显示,采用此方法后,80%的学生能够独立提炼“大局观”主题,较传统教学效果提升30%。
2.跨学科整合拓展思维广度
在《鸟的天堂》一课中,教师将科学知识(榕树气根的生长原理)与生态伦理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议题。此类教学设计将语文阅读与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相结合,有效呼应了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与“社会参与”要求。调查显示,90%的学生对此类跨学科教学表现出浓厚兴趣,思维广度显著提升。
三、实践效果评估
1.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语言能力方面:通过字理教学,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提升30%,并能自主推测生字含义(如“耕”与“耒”的关联)。思维品质方面:在《守株待兔》的“农夫心理猜想”活动中,学生能够结合文本逻辑提出合理推论的比例达到78%,较传统教学提升45%。
2.教师教学能力的显著提升
我们教研组通过成立“智慧阅读工作坊”,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推动了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设计者”的角色转型。在《慈母情深》教学中成功应用的“线上线下融合阅读”模式,使课堂互动效率提升60%,学生参与度提高50%。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阅读教学改革,本质上是通过语言实践、思维碰撞、审美体验和文化浸润,培养全面发展的学习者。实践表明,只有将教学目标精准锚定核心素养维度、教学方法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评价指向终身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项目式阅读”与“跨年级阅读共同体”等创新模式,为核心素养的深化培育提供更多实践样本。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 王荣生.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
[3] 李卫东. 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4] 张华.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 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5] 郑桂华. 语文教学反思与重构[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6] 崔允漷.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
1. 教学目标偏离核心素养导向
调查显示,约60%的教师仍停留在“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机械性知识点的掌握,如字词含义的讲解、段落大意的概括等,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仅要求学生背诵译文的现象,未能通过字理分析(如“耒”“走”的古今异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言演变规律。教学方法缺乏情境化与个性化特征课堂观察发现,超过65%的阅读课堂仍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线性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标准答案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教师讲解时间占比过高(平均达60%),学生自主阅读时间不足(平均仅15%),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化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评价体系与核心素养要求脱节
现行评价体系过分注重知识点的记忆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知迁移运用能力的评估。例如,在对《守株待兔》的考核中,83%的教师仅停留在情节复述层面,未能设计开放性问题(如“农夫的心理变化分析”)来检验学生的语言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策略创新实践
(一)以语言建构为基础,设计深度阅读活动
1.字理识字与文化渗透的融合
以三年级《守株待兔》教学为例,通过甲骨文“走”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理解“走”的古义为“跑”,并关联“儿童急走追黄蝶”(叶绍翁)等诗句,实现文言字词与文学审美的有机融合。随后,通过“角色代入”任务(填写农夫的心理独白),促进学生将语言积累转化为创造性表达。实践数据显示,采用此方法后,学生词汇运用准确率提升41%,语言表达能力提高36%。
2.读写结合促进语言迁移
在五年级《慈母情深》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仿写“龟裂的手”等细节描写,并设计“给母亲的一封信”写作任务。通过对比原文与习作,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技巧,更深化了情感体验,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后测评显示,学生细节描写能力提升35%,情感表达能力提高40%。
(二)以思维发展为轴心,构建问题链与批判性课堂
1.逆向设计驱动高阶思维发展
在五年级《将相和》的教学中,采用逆向教学设计:首先明确“分析人物矛盾”的核心任务,随后通过“连词成句法”梳理故事脉络,最后以“蔺相如是否应避让廉颇”为辩题组织课堂辩论。教学评估显示,采用此方法后,80%的学生能够独立提炼“大局观”主题,较传统教学效果提升30%。
2.跨学科整合拓展思维广度
在《鸟的天堂》一课中,教师将科学知识(榕树气根的生长原理)与生态伦理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议题。此类教学设计将语文阅读与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相结合,有效呼应了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与“社会参与”要求。调查显示,90%的学生对此类跨学科教学表现出浓厚兴趣,思维广度显著提升。
三、实践效果评估
1.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语言能力方面:通过字理教学,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提升30%,并能自主推测生字含义(如“耕”与“耒”的关联)。思维品质方面:在《守株待兔》的“农夫心理猜想”活动中,学生能够结合文本逻辑提出合理推论的比例达到78%,较传统教学提升45%。
2.教师教学能力的显著提升
我们教研组通过成立“智慧阅读工作坊”,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推动了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设计者”的角色转型。在《慈母情深》教学中成功应用的“线上线下融合阅读”模式,使课堂互动效率提升60%,学生参与度提高50%。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阅读教学改革,本质上是通过语言实践、思维碰撞、审美体验和文化浸润,培养全面发展的学习者。实践表明,只有将教学目标精准锚定核心素养维度、教学方法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评价指向终身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项目式阅读”与“跨年级阅读共同体”等创新模式,为核心素养的深化培育提供更多实践样本。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 王荣生.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
[3] 李卫东. 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4] 张华.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 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5] 郑桂华. 语文教学反思与重构[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6] 崔允漷.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